西藏纳如松多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床绢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0
作者
纪现华 [1 ]
孟祥金 [2 ]
杨竹森 [2 ]
张乾 [3 ]
田世洪 [2 ]
李振清 [2 ]
刘英超 [4 ]
于玉帅 [5 ]
机构
[1] 河北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河海大学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40Ar-39Ar同位素定年; 绢云母; 隐爆角砾岩; 纳如松多铅锌矿体; 西藏;
D O I
10.13712/j.cnki.dzykt.2014.02.008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为冈底斯铜矿带北侧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以发育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特征。利用40Ar-39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纳如松多东矿段隐爆角砾岩型主矿体成矿阶段形成的绢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绢云母Ar-Ar坪年龄为(57.81±0.66)Ma,对应的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57.90±1.70)Ma、(57.70±0.77)Ma。所测坪年龄与正反等时线年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代表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纳如松多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1]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潘桂棠 ;
王安建 ;
莫宣学 ;
田世洪 ;
孙晓明 ;
丁林 ;
王二七 ;
高永丰 ;
谢玉玲 ;
曾普胜 ;
秦克章 ;
许继峰 ;
曲晓明 ;
杨志明 ;
杨竹森 ;
费红彩 ;
孟祥金 ;
李振清 .
矿床地质, 2006, (05) :521-543
[22]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杨竹森 ;
徐文艺 ;
莫宣学 ;
丁林 ;
高永丰 ;
董方浏 ;
李光明 ;
曲晓明 ;
李光明 ;
赵志丹 ;
江思宏 ;
孟祥金 ;
李振清 ;
秦克章 ;
杨志明 .
矿床地质, 2006, (04) :337-358
[23]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J].
张彦 ;
陈文 ;
陈克龙 ;
刘新宇 .
地质论评, 2006, (04) :556-561
[24]   印度大陆板片前缘撕裂与分段俯冲:来自冈底斯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证据 [J].
侯增谦 ;
赵志丹 ;
高永丰 ;
杨志明 ;
江万 .
岩石学报, 2006, (04) :761-774
[25]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J].
陈文 ;
张彦 ;
张岳桥 ;
金贵善 ;
王清利 .
岩石学报, 2006, (04) :867-872
[26]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Ar/Ar年代格架 [J].
周肃 ;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邱瑞照 ;
王亮亮 ;
郭铁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20) :2095-2103
[27]  
40Ar-39Ar geochronology of Cenozoic Linzizong volcanic rocks from Linzhou Basin, Tibet, China,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J]. ZHOU Su1,2, MO Xuanxue1,2, DONG Guochen2, ZHAO Zhidan2, QIU Ruizhao3, GUO Tieying2 & WANG Liangliang2 1.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Tectonics Deep-level Process and Explo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3.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
[28]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邓晋福 ;
董国臣 ;
周肃 ;
郭铁鹰 ;
张双全 ;
王亮亮 .
地学前缘, 2003, (03) :135-148
[29]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J].
王成善 ;
李祥辉 ;
胡修棉 .
地质学报, 2003, (01) :16-24
[30]   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 [J].
郑有业 ;
王保生 ;
樊子珲 ;
张华平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2)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