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8.0地震中央断裂东北端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5
作者
安艳芬
韩竹军
董绍鹏
徐锡伟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表破裂; 中央断裂; 端部破裂(变形)特征; 青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在东北端从石坎子乡到窝前的运动性质存着从走滑分量略高于倾滑分量到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的变化过程,倾滑分量在石坎子—平溪段具有逆断性质,在矿坪子及其以北为正断性质,未见挤压变形,窝前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地表变形带宽度集中在10m以内;在董家村,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表现为张性裂缝及地堑式负地形,是地震破裂在尾端应力作用下,应变不均一性调节的产物,地表变形带宽度约10~12m;在东河口以北未见地表破裂的证据,推测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没有穿过流经青川县东河口、关庄、凉水井一带的清水河,东河口一带的构造地貌现象反映了垂直差异性运动,不存在右旋走滑运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在中央断裂东北端断层一侧隆升和另一侧拉张的典型四象限格局成为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端部表现特征。中央断裂上的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为240km左右。在汶川地震过程中,沿着中央断裂在地表产生的构造变形在中央断裂的范围内就已经得到了调整,并没有越过中央断裂的范围而传递到以外的地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J].
李海兵 ;
王宗秀 ;
付小方 ;
侯立玮 ;
司家亮 ;
邱祝礼 ;
李宁 ;
吴富峣 .
中国地质, 2008, (05) :803-813
[12]   汶川8.0地震地表破裂平通镇段的变形特征 [J].
何仲太 ;
马保起 ;
田勤俭 ;
张世民 .
第四纪研究, 2008, (05) :789-795
[13]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J].
郑文俊 ;
李传友 ;
王伟涛 ;
尹金辉 ;
魏占玉 .
地震地质, 2008, (03) :697-709
[14]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J].
何宏林 ;
孙昭民 ;
魏占玉 ;
董绍鹏 ;
高翔 ;
王世元 ;
王纪强 .
地震地质, 2008, (03) :658-673
[15]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J].
李传友 ;
叶建青 ;
谢富仁 ;
郑文俊 ;
韩用兵 ;
刘玉法 ;
王伟涛 ;
魏占玉 ;
赵冬 ;
马保起 ;
任俊杰 .
地震地质, 2008, (03) :683-696
[16]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J].
杨晓平 ;
冯希杰 ;
戈天勇 ;
宋方敏 ;
师亚芹 ;
刘玉法 .
地震地质, 2008, (03) :644-657
[17]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J].
周庆 ;
徐锡伟 ;
于贵华 ;
陈献程 ;
何宏林 ;
尹功明 .
地震地质, 2008, (03) :778-788
[18]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带[J]. 陈桂华,徐锡伟,郑荣章,于贵华,李峰,李陈侠,闻学泽,何玉林,叶友青,陈献程,王志才.地震地质. 2008(03)
[19]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20]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J].
李勇 ;
周荣军 ;
董顺利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闫亮 ;
乔宝成 ;
马博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0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