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低熟油成藏机理

被引:13
作者
史建南
邹华耀
郝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低熟油; 成藏动力学; 温压耦合; 油气成藏机理; 辽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技术,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以烃源岩演化和分布规律为基础,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低熟油的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该区低熟油藏以近源分布为主,低熟烃源岩受特定的构造演化样式、沉积环境及沉积母质的多重控制。超压不甚发育,但凹陷沉降—沉积演化史与温压场演化史、低熟烃源岩生烃排烃史和低熟油充注史存在良好的匹配关系。有效烃源岩分布、能量场演化、流体输导格架及其控制的流体流动样式作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共同决定了西部凹陷低熟油藏源控、常压、近距离聚集的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105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华北盆地济源凹陷古地温及热演化史恢复 [J].
闫法堂 ;
姚合法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5) :28-30+34+105
[2]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史模拟 [J].
史建南 ;
姜建群 ;
李明葵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3) :270-273
[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稠油形成条件分析 [J].
袁清秋 .
特种油气藏, 2004, (01) :31-33+46
[4]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大民屯凹陷的古地温 [J].
史建南 ;
姜建群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6) :18-21+72
[5]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金之钧 ;
黎茂稳 .
地质论评, 2003, (03) :298-304
[6]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 [J].
陈建渝 ;
牛瑞卿 ;
李水福 ;
田波 ;
魏世平 .
地球科学, 2002, (04) :435-440
[7]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源岩特征及低熟油分布规律研究 [J].
朱芳冰 .
地球科学, 2002, (01) :25-29
[8]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J].
庞雄奇 ;
李素梅 ;
黎茂稳 ;
金之钧 .
沉积学报, 2001, (04) :586-591
[9]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10]   中国低熟油的几种成因机制 [J].
王铁冠 ;
钟宁宁 ;
候读杰 ;
包建平 ;
黄光辉 ;
李贤庆 .
沉积学报, 1997, (02) :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