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切变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14
作者
姚秀萍 [1 ]
孙建元 [2 ]
马嘉理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 天津市气象台
[3]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江淮切变线; 研究; 回顾; 展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淮切变线是中国东部特有的天气系统,与梅雨期降水密切相关,为江淮流域地区夏季降水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为了提高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预报能力,深化对江淮切变线认识和研究,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江淮切变线的相关研究,包括江淮切变线的定义、分类、结构、形成发展机制、影响作用、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以及研究技术手段等方面,并梳理其研究成果,从经典定义和预报业务实际出发,指出江淮切变线结构的多样性和多尺度特性。同时,在回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在多源大气探测资料不断出现的当今,江淮切变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38 / 115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0 条
  • [1] 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切变线及暴雨统计分析
    马嘉理
    姚秀萍
    [J]. 气象学报, 2015, 73 (05) : 883 - 894
  • [2] 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梅雨锋暴雨研究
    孙素琴
    郑婧
    支树林
    许爱华
    陈云辉
    盛志军
    于爱兵
    [J]. 高原气象, 2015, 34 (01) : 190 - 201
  • [3] 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与非暴雨演变过程的合成对比分析研究
    李晓容
    张雪蓉
    濮梅娟
    [J]. 高原气象, 2014, 33 (01) : 199 - 209
  • [4] 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张吉
    王元
    许丽人
    [J]. 高原气象, 2012, (06) : 1704 - 1710
  • [5] 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赵玉春
    许小峰
    崔春光
    [J]. 高原气象 , 2012, (05) : 1268 - 1282
  • [6] 天气尺度扰动流场对区域暴雨的指示能力
    钱维宏
    单晓龙
    朱亚芬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5) : 1513 - 1522
  • [7]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AND ASSOCIATED QUANTIFIED OBJECTIVE INDEXES[J]. 金荣花,李维京,闫彩霞,李艳,张博.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1(04)
  • [8] 2008年6月20—21日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机制研究
    丁治英
    罗静
    沈新勇
    [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6) : 657 - 666
  • [9] 2003年7月8~9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中涡旋的结构特征分析
    周玉淑
    李柏
    [J]. 大气科学 , 2010, (03) : 629 - 639
  • [10] 湖北省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念模型研究
    韦惠红
    赵玉春
    龙利民
    王崇州
    [J]. 暴雨灾害, 2010, 29 (01) : 14 -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