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腐殖酸组分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24
作者
党亚爱 [1 ,2 ]
李世清 [1 ]
王国栋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腐殖质; HA; FA; 剖面分布;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黄土高原作为典型的气候敏感带和生态环境脆弱区,诸多因素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分布特征。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剖面0—200 cm土样为对象,分析了土壤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随地理位置及土层深度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腐殖酸、HA和FA与全氮含量及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腐殖酸、HA和FA含量均较低,且存在明显地理位置和土层分异性:从南到北同层次土壤腐殖酸、HA和FA含量均显著降低,同一区域随土层深度增加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在0—60 cm土层明显下降,60—120 cm土层稍有下降,120 cm土层以下基本稳定;土壤腐殖酸占有机碳比例变化范围为26.6%—54.7%,相对较小,且在整个剖面变化幅度不大,从南向北土壤腐殖酸占有机碳比例有增加趋势;土垫旱耕人为土在0—40 cm、40—120 cm和120—200 cm土层中HA占腐殖酸比例分别为39.8%、49.0%和53.5%,HA/FA分别为0.66、0.96和1.15,黄土正常新成土在以上土层中HA占腐殖酸比例分别为26.3%、33.9%和42.3%,HA/FA分别为0.36、0.51和0.73,干润砂质新成土在以上土层中HA占腐殖酸比例分别为13.4%、37.1%和45.2%,HA/FA分别为0.16、0.59和0.82,说明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腐殖酸品质总体较差,均属富里酸型土壤,且从南到北腐殖酸品质逐渐下降;土壤腐殖酸、HA和FA均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腐殖酸及HA含量与粘粒及砂粒百分含量亦呈高度线性相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1820 / 18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J].
龚伟 ;
颜晓元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6) :1245-1252
[2]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J].
魏孝荣 ;
邵明安 ;
高建伦 .
环境科学, 2008, (10) :2879-2884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川西低山区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及结合形态的影响 [J].
李玉琴 ;
夏建国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6) :2441-2444
[4]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分布特征的研究 [J].
党亚爱 ;
李世清 ;
王国栋 ;
邵明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36-945
[5]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 [J].
杨继松 ;
于君宝 ;
刘景双 ;
王金达 .
土壤通报, 2006, (05) :865-868
[6]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的研究 [J].
何斌 ;
温远光 ;
刘世荣 ;
和太平 .
土壤学报, 2006, (03) :517-520
[7]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8]   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J].
赵兰坡 ;
王杰 ;
刘景双 ;
刘淑霞 ;
王艳玲 ;
王鸿斌 ;
张志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93-99
[9]   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 [J].
张晋京 ;
窦森 ;
李翠兰 ;
王淑华 .
土壤通报, 2004, (06) :706-709
[10]   高寒草甸植被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的研究 [J].
刘育红 ;
裴海昆 .
土壤通报, 2004, (05) :5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