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遥感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例

被引:17
作者
吴喜芳 [1 ,2 ]
沈彦俊 [2 ]
张丛 [1 ,2 ]
潘学鹏 [2 ,3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3]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遥感; 蒸散量; 灌溉耗水量;
D O I
10.13930/j.cnki.cjea.140753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本文基于作物系数法并结合植被遥感信息(MODIS/NDVI),提出一种能反映作物空间分布和土壤供水差异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2000—2013年华北平原冬小麦的蒸散量,模拟结果与遥感蒸散产品吻合度较高(R2=0.952,RMSE=1.3×107 m3),并分析了冬小麦蒸散量和灌溉耗水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冬小麦蒸散量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基于250 m空间分辨率上来看,山东省、河南省的黄河灌区以及太行山前平原的冬小麦蒸散量可达400 mm以上,中部平原区冬小麦蒸散量<350 mm,滨海一带蒸散量<200 mm。2冬小麦灌溉耗水量与其蒸散量格局相一致。在太行山前平原、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引黄灌区,灌溉耗水量可达250 mm以上;河北平原北部由于冬小麦种植比例较低,灌溉耗水量<100 mm。3近14年河北平原北部冬小麦播种面积下降明显,区域灌溉耗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缓解。本文提出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用于确定较大区域作物蒸散耗水量,并可应用于区域作物灌溉量的评估与管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20 / 9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河北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J].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 694 - 707
  • [2] 近50a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刘丽平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7) : 1186 - 1199
  • [3] 农田耗水构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宏勇
    张喜英
    陈素英
    邵立威
    王艳哲
    董博飞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5) : 1032 - 1038
  • [4] 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农田水循环过程研究回顾
    沈彦俊
    刘昌明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5) : 1004 - 1010
  • [5] 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度相关系统对灌溉农田蒸散量的对比观测
    杨凡
    齐永青
    张玉翠
    Bridget RScanlon
    沈彦俊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5) : 1067 - 1071
  • [6] 冬小麦生长季蒸散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张玉翠
    沈彦俊
    裴宏伟
    杨树聪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 8 (05) : 39 - 41
  •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耗水预测
    陈博
    欧阳竹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 81 - 86
  • [8] 基于遥感的区域蒸散量监测方法——ETWatch
    吴炳方
    熊隽
    闫娜娜
    杨雷东
    杜鑫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5) : 671 - 678
  • [9]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王仕琴
    宋献方
    王勤学
    肖国强
    刘昌明
    [J]. 地理学报, 2008, (05) : 435 - 445
  • [10] 近30年安徽省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农业影响
    马晓群
    张辉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6) : 783 -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