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巢湖-泾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38
作者
陈平 [1 ]
张敏强 [2 ]
许永哲 [1 ]
刘金水 [2 ]
杜学斌 [1 ]
胡小辉 [1 ]
陆永潮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油气与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关键词
上二叠统; 大隆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下扬子巢湖-泾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下扬子巢湖-泾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隆组厚12~35m,沉积时期处于水体贫氧-厌氧的静水还原环境,为一套黑色碳质硅质泥页岩建造。页岩中钙硅质脆性矿物含量为65%~93%,粘土矿物含量5%~30%,总有机碳含量在2.05%~13.9%,有机质成熟度为1.45%~2%,属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大隆组泥页岩储层孔隙度为0.476%,渗透率为0.001×10-3μm2,主要发育四类微孔(裂)隙:残余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次生晶间孔和微裂隙(缝)。"高硅、高脆、高有机质丰度、孔隙发育"的四大储集特性表明大隆组海相黑色岩系具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925 / 29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四川盆地广元地区大隆组有机质富集规律 [J].
李红敬 ;
解习农 ;
林正良 ;
颜佳新 ;
周炼 ;
熊翔 ;
苏明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2) :98-103
[22]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J].
李天义 ;
何生 ;
杨智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6) :63-70
[23]   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 [J].
张金川 ;
徐波 ;
聂海宽 ;
汪宗余 ;
林拓 ;
姜生玲 ;
宋晓微 ;
张琴 ;
王广源 ;
张培先 .
天然气工业, 2008, (06) :136-140+159
[24]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 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分布 [J].
梁狄刚 ;
郭彤楼 ;
陈建平 ;
边立曾 ;
赵喆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02) :1-16
[25]   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 [J].
谢树成 ;
殷鸿福 ;
解习农 ;
秦建中 ;
史晓颖 ;
胡超涌 ;
颜佳新 ;
黄俊华 ;
周炼 ;
杨香华 ;
王永标 ;
徐思煌 ;
腾格尔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27-740
[26]   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关系 [J].
蔡雄飞 ;
张志峰 ;
彭兴芳 ;
冯庆来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74-780
[27]   中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J].
林小云 ;
刘建 ;
陈志良 ;
贺莉丽 ;
申立春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15-19+502
[28]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J].
陈践发 ;
张水昌 ;
孙省利 ;
吴庆余 .
地质学报, 2006, (03) :467-472
[29]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 [J].
袁玉松 ;
郭彤楼 ;
胡圣标 ;
曾萍 ;
陈安定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753-758
[30]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J].
吴根耀 ;
马力 ;
陈焕疆 ;
徐克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4) :337-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