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2.5成分谱研究

被引:44
作者
马召辉 [1 ]
梁云平 [1 ]
张健 [1 ]
张大伟 [1 ]
石爱军 [1 ]
胡京南 [2 ]
林安国 [1 ]
冯亚君 [1 ]
胡月琪 [1 ]
刘保献 [1 ]
机构
[1] 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PM2.5; 排放源; 成分谱; 组分特征;
D O I
10.13671/j.hjkxxb.2015.058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2.5中则是SO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2.5中Si、Ca、K和SO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2.5中OC(19.44%)、SO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引用
收藏
页码:4043 / 40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J]. 胡月琪,马召辉,冯亚君,王琛,陈圆圆,何明.环境科学. 2015(06)
[2]  
成都市城区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J]. 李友平,周洪,张智胜,王启元,罗磊.环境科学. 2014(12)
[3]   上海PM2.5工业源谱的建立 [J].
郑玫 ;
张延君 ;
闫才青 ;
付怀于 ;
牛红亚 ;
黄昆 ;
胡敏 ;
曾立民 ;
刘启贞 ;
裴冰 ;
伏晴艳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8) :1354-1359
[4]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J].
贺泓 ;
王新明 ;
王跃思 ;
王自发 ;
刘建国 ;
陈运法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3) :344-352
[5]   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和来源 [J].
于扬 ;
岑况 ;
NORRA Stefan ;
SCHLEICHER Nina ;
陈媛 .
地质通报, 2012, 31 (01) :156-163
[6]   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成分谱特征研究 [J].
陆炳 ;
孔少飞 ;
韩斌 ;
李志勇 ;
白志鹏 .
煤炭学报, 2011, 36 (11) :1928-1933
[7]   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J].
邓利群 ;
李红 ;
柴发合 ;
伦小秀 ;
陈义珍 ;
王峰威 ;
倪润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7) :1064-1070
[8]   固定源排气中可凝结颗粒物排放与测试探讨 [J].
裴冰 .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6) :9-12
[9]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包贞 ;
冯银厂 ;
焦荔 ;
洪盛茂 ;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2) :44-48
[10]  
工业燃煤链条炉细粒子排放特征研究[J]. 王书肖,赵秀娟,李兴华,魏巍,郝吉明.环境科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