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

被引:23
作者
邹泓 [1 ]
刘艳 [1 ]
李晓巍 [2 ]
张冲 [1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适应; 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社会适应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衡量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有着重要价值。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上海和广州等七城市共4898名中学生施测"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以考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总体状况。结果表明,七城市青少年的整体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城市青少年在人际和自我领域的适应状况优于行为和环境领域;二、男生在自我、行为和环境领域的适应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际领域适应好于男生;三、所在城市的GDP水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也有所影响,在自我肯定、自我烦扰、违规行为、积极应对以及消极退缩5个维度上,欠发达的第三类城市优于第一、二类城市;四、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所有维度上重点学校都优于非重点学校,两类学校的学生在三种社会适应状况类型中的人数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大多数维度影响显著,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相比,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更为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补偿和调节效应 [J].
叶婷 ;
吴慧婷 .
心理学探新, 2012, 32 (01) :61-66
[2]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 [J].
邹泓 ;
余益兵 ;
周晖 ;
刘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1) :65-72
[3]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J].
范兴华 ;
方晓义 ;
刘勤学 ;
刘杨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33-40
[4]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聚类分析 [J].
李晓巍 ;
邹泓 ;
曲可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 (06) :566-568
[5]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J].
聂衍刚 ;
林崇德 ;
彭以松 ;
丁莉 ;
甘秀英 .
心理学报, 2008, (09) :1013-1020
[6]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 [J].
师保国 ;
申继亮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30-34
[7]   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J].
崔红 ;
王登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04) :36-38
[8]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J].
林崇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31-37
[9]  
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董奇, 2011
[10]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urban African-American youth[J] . Susan Tinsley Li,Karin M. Nussbaum,Maryse H. Richards.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