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时空分布及裂后期异常沉降机制

被引:24
作者
李亚敏 [1 ,2 ]
施小斌 [1 ]
徐辉龙 [1 ]
何家雄 [3 ]
刘兵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构造沉降; 裂后期异常沉降; 应变速率反演; 拉张因子; 琼东南盆地;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2.01.027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考察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时空分布及裂后期异常沉降机制,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盆内68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选择15口代表井进行拉张应变速率反演及拉张因子计算。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空间上表现为中央凹陷带和南部凹陷带强于北部凹陷带;时间上在裂陷期出现局部快速沉降-整体慢速沉降—局部快速沉降的阶段特征,进入裂后期逐渐减缓并在15.5~10.5Ma期间减至最低值,但自10.5~5.5Ma以来又明显增大。裂后期异常沉降在盆地东西部都有明显表现,在北部凹陷带较小,在中央凹陷带内往东区有逐渐增大趋势;时间上裂后异常构造沉降随时间增大,增长过程具有快-慢-快的阶段性。分析认为:裂后阶段早期的快速沉降可能是裂陷期非均匀拉张的结果,而晚中新世以后的快速构造沉降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7+65 +6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雷超 ;
阳怀忠 ;
尹新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6) :963-974
[2]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 [J].
张云帆 ;
孙珍 ;
郭兴伟 ;
周蒂 ;
姜建群 ;
樊浩 .
热带海洋学报, 2008, 27 (05) :30-36
[3]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J].
崔涛 ;
解习农 ;
任建业 ;
张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3) :349-356
[4]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 [J].
袁玉松 ;
杨树春 ;
胡圣标 ;
何丽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2) :376-383
[5]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和模拟 [J].
孙珍 ;
钟志洪 ;
周蒂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3) :347-356
[6]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机制 [J].
谢文彦 ;
张一伟 ;
孙珍 ;
姜建群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1) :71-78
[7]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输导特征 [J].
李绪宣 ;
朱光辉 .
中国海上油气, 2005, (01) :1-7
[8]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钟志洪 ;
王良书 ;
李绪宣 ;
夏斌 ;
孙珍 ;
张敏强 ;
吴国干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1) :29-36
[9]   卫星测高重力资料及其在南海莺—琼盆地中的应用 [J].
许惠平 ;
刘万崧 ;
周云轩 ;
吕东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3) :368-371+381
[10]   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构造特征的三维泥料模拟实验及其动力学意义 [J].
殷秀兰 ;
李思田 ;
马寅生 ;
王砚庆 .
地质论评, 2001, (05) :53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