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酌减中的利益动态衡量

被引:18
作者
王雷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违约金酌减; 具体考量因素; 举证责任; 利益动态衡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利益动态衡量融合利益衡量和动态系统论两种方法,包括利益发现和利益证成两个阶段:该方法将价值判断考量因素揭示出来,动态权衡其论证力强弱大小,以形成论证的合力。违约金酌减的构成要件无法具体化,更宜将相关考量因素动态系统化。通过对违约金酌减案件的社会实证分析,将违约金酌减考量因素揭示出来,减少法院在个案中不理性的感觉判断,避免"一刀切"式的机械司法。对过高违约金进行酌减时,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形,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对多种考量因素进行利益动态衡量,做"或多或少"式而非"全有全无"式的个案分析。对违约金是否过高的要件事实也不宜采取"全有全无"式的举证责任分配,而应该采取"违约方初步举证——举证责任转移至守约方"的方式,这也从实质上降低了违约方本证的证明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合同当事人未尽到自己的举证责任时,法院不宜简单直接进行败诉判决。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违约金之减额——从“实益”到“原理” [J].
刘勇 .
北方法学, 2017, (04) :59-69
[2]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自由裁量”规则实证研究 [J].
曹新明 ;
崔逢铭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 (04) :38-45
[3]   违约金调减权及其行使与证明 [J].
谭启平 ;
张海鹏 .
现代法学, 2016, 38 (03) :37-51
[4]   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的限制与排除 [J].
罗昆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34 (02) :115-126
[5]   违约金功能定位的反思 [J].
王洪亮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2) :115-125
[6]   论情谊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分 [J].
王雷 .
清华法学, 2013, 7 (06) :157-172
[7]   违约金司法调整的标准和相关因素 [J].
雷继平 .
法律适用, 2009, (11) :24-28
[8]   对违约金约定过高如何认定和调整问题探析——《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 [J].
姚蔚薇 .
法律适用, 2004, (04) :13-15
[9]   违约金的理解与适用 [J].
祝来新 ;
陈敏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97-101
[10]  
当事人双方均不能证明实际损失时违约金的调整.[N].吴玉萍;.人民法院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