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固碳增汇探讨

被引:26
作者
孔凡婕 [1 ]
应凌霄 [2 ]
文雯 [3 ]
梁梦茵 [1 ]
机构
[1]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碳汇;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增汇路径;
D O I
10.19676/j.cnki.1672-6995.000679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大贡献,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文章阐述了植被、土壤、其他环境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原理;分析了现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措施及其对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影响;并从规划引领、工程实施、政策制度支撑体系三个维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主要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影响森林固碳的因素 [J].
王效科 ;
刘魏魏 .
林业与生态, 2021, (03) :40-41
[2]   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固碳特征 [J].
季波 ;
谢应忠 ;
何建龙 ;
王占军 ;
蒋齐 .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11) :3657-3664
[3]   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 [J].
彭艳 ;
赵津仪 ;
莽杨丹 ;
魏学红 .
高原农业, 2018, 2 (03) :313-320
[4]   排水造林对温带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 [J].
马莉 ;
牟长城 ;
王彪 ;
张妍 ;
李娜 .
林业科学, 2017, 53 (10) :1-12
[5]   内蒙古荒漠草原人工草地固碳效应分析 [J].
高翠萍 ;
韩国栋 ;
王忠武 ;
李治国 ;
任海燕 .
中国草地学报, 2017, 39 (04) :81-85
[6]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综述) [J].
曹丽花 ;
刘合满 ;
杨东升 .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10) :16-20
[7]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固碳能力 [J].
刘博杰 ;
逯非 ;
王效科 ;
刘魏魏 ;
王莉雁 ;
饶恩明 ;
张路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6, 36 (14) :4266-4278
[8]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J].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应用生态学报.2015, 09
[9]   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碳汇估算及其时空格局 [J].
潘竟虎 ;
文岩 .
生态学报, 2015, 35 (23) :7718-7728
[10]   张广才岭西坡45年生不同起源林分碳储量研究 [J].
孙红阳 ;
王庆成 .
植物研究, 2015, 35 (03) :37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