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健康评价

被引:19
作者
李纯厚
徐姗楠
杜飞雁
林琳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湾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响应; 健康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根据1982—2007年共26年的海洋生态调查数据,研究了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基于GIS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对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与诊断。结果表明,2007年海水总无机氮(TIN)比1985年增长了338.1%,而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分别比1985年降低了88.6%和71.2%,氮磷比则从1.38∶1升高至大于50∶1,营养盐限制因子已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处于中等营养水平。浮游植物在1982—1990年和1994—2007年2个时段之间,硅藻平均减少了10属47种,甲藻平均减少了2属14种,以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等为代表的细胞个体较大的藻类,所占比重由1982年的91.0%下降到2007年的19.6%,群落组成趋向小型化。浮游动物生物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湿重生物量2007年比1982年增长87.3%,1998—2007年比1982—1994年常见种减少了15种,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夜光虫(Noctiluca scientillans)等取代部分桡足类成为优势种。底栖动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但群落组成变化明显,2000年后底栖甲壳类完全退出优势种的行列。大亚湾游泳生物的渔获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大亚湾海域渔获率比1985年下降33.9%,鱼类小型化和低值化的趋势十分明显。2007年大亚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得的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64,仍处于"较好"水平,但面临着向"临界"状态转化的危险。大亚湾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快速的退化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大亚湾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J].
陈丕茂 ;
袁华荣 ;
贾晓平 ;
秦传新 ;
蔡文贵 ;
余景 ;
舒黎明 ;
黎小国 ;
周艳波 .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9 (05) :100-108
[2]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廖秀丽 ;
陈丕茂 ;
马胜伟 ;
陈海刚 .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9 (05) :109-119
[3]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J].
杜飞雁 ;
王雪辉 ;
贾晓平 ;
杨圣云 ;
廖秀丽 ;
李纯厚 .
水产学报, 2013, 37 (08) :1213-1219
[4]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海水富营养化二级模糊评价 [J].
马宇虹 ;
石晓勇 ;
唐洪杰 ;
王丽莎 ;
吴婷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6) :64-70
[5]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构建及在大亚湾的应用 [J].
李纯厚 ;
林琳 ;
徐姗楠 ;
戴明 ;
黄洪辉 ;
杜飞雁 ;
刘永 ;
齐占会 .
生态学报, 2013, 33 (06) :1798-1810
[6]   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种 [J].
杜飞雁 ;
王雪辉 ;
贾晓平 ;
杨圣云 ;
马胜伟 ;
陈海刚 ;
李纯厚 .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 (04) :877-892
[7]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J]. 王雪辉,杜飞雁,邱永松,李纯厚,孙典荣,贾晓平.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8]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温上升的响应 [J].
郝彦菊 ;
唐丹玲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8) :1794-1800
[9]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J].
方良 ;
李纯厚 ;
杜飞雁 ;
贾晓平 ;
张伟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2981-2991
[10]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J].
杜飞雁 ;
王雪辉 ;
李纯厚 ;
张汉华 ;
贾晓平 .
南方水产, 2008, (06)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