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上二叠统龙潭组菱铁矿层的沉积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9
作者
沈玉林 [1 ,2 ]
秦勇 [1 ,2 ]
李壮福 [1 ,2 ]
金军 [3 ,4 ]
魏展航 [2 ]
郑俊 [3 ]
张涛 [2 ]
宗毅 [2 ]
王晓豪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关键词
菱铁矿; 隔水阻气层; 含煤层气系统; 龙潭组; 黔西;
D O I
10.13745/j.esf.yx.2016-11-5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了煤系中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岩石学特征,划分了6种含菱铁矿与黄铁矿层的垂向沉积序列,归纳总结了5种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发育模式,指出含菱铁矿层的发育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发育具显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菱铁矿中CO2的来源与沉积有机质和海相碳酸盐岩有关,其中,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菱铁矿中CO2的同位素特征与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特征相似,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背景下菱铁矿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沉积有机质,海平面持续较高背景下的发育的菱铁矿则受沉积有机质与海水的共同影响,此外成岩环境的改变导致形成菱铁矿与黄铁矿的共生组合。含煤岩系中含菱铁质(黄铁矿)的泥岩及粉-细砂岩具低孔、低渗特征,可作为含气单元间的隔水阻气层,这种岩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对"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形成具有分划性的阻隔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 [J].
秦勇 ;
申建 ;
沈玉林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14-23
[2]   黔西松河井田龙潭煤系煤层气-致密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技术 [J].
易同生 ;
周效志 ;
金军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12-220
[3]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垂向分布与煤储层吸附—渗流特征 [J].
郭晨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 (01) :168-179
[4]   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J].
李娟 ;
于炳松 ;
夏响华 ;
田玉昆 ;
李英烈 ;
周惠 ;
马勇胜 .
地学前缘, 2015, 22 (01) :301-311
[5]   黔西肥田区块地下水动力条件与煤层气有序开发 [J].
郭晨 ;
秦勇 ;
易同生 ;
高弟 ;
洪愿进 ;
雷波 .
煤炭学报, 2014, 39 (01) :115-123
[6]   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递进排采的压力控制及流体效应 [J].
傅雪海 ;
葛燕燕 ;
梁文庆 ;
李升 .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11) :35-39
[7]   贵州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J].
戴传固 ;
郑启钤 ;
陈建书 ;
王敏 ;
张慧 .
地学前缘, 2013, 20 (06) :219-225
[8]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J].
邵龙义 ;
高彩霞 ;
张超 ;
汪浩 ;
郭立君 ;
高彩红 .
沉积学报, 2013, 31 (05) :856-866
[9]   多煤层储层能量垂向分布特征及控制机理 [J].
杨兆彪 ;
秦勇 ;
陈世悦 ;
刘长江 .
地质学报, 2013, 87 (01) :139-144
[10]   织纳煤田上二叠统煤层气能量系统及其控藏效应 [J].
高弟 ;
秦勇 ;
吴财芳 ;
易同生 .
中国煤炭地质, 2012, 24 (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