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东猴顶A型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11
作者
梁清玲 [1 ]
江思宏 [2 ]
刘翼飞 [2 ]
机构
[1]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零六大队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北缘;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3.06.021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河北丰宁地区前人所定的东猴顶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分析。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学显示东猴顶岩体为早白垩世(~129Ma)钾长花岗斑岩,而非前人认为的侏罗纪—白垩纪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东猴顶岩体具有高硅(69.07%~73.00%)、富碱(Na2O+K2O:9.00%~10.56%)和FeO(全铁)/MgO比值大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25~0.41),相对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Th、U、Y等高场强元素,亏损Ca、Ba、Sr、P、Ti、Cr、Ni、Co等元素,Ga/Al比值高,具A型花岗岩特征,可能形成于伸展环境构造体制。岩体n(87Sr)/n(86Sr[)]i=0.70815~0.71197,εNd(t)值为-13.2~-16.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2.0~2.3Ga;全岩n(206Pb)/n(204Pb[)]i=16.745~16.765,n(207Pb)/n(204Pb[)]i=15.372~15.394,n(208Pb)/n(204Pb[)]i=37.706~37.794;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为εHf(t)值=-20.7~-9.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 C)为1.9~2.6 Ga。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源岩可能主要来自壳源物质。考虑到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因此,东猴顶岩体的岩浆来源于太古代地壳物质和部分亏损地幔物质的混合源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岩石圈强烈减薄、地壳伸展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19 / 11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豫西磨沟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 [J].
卢仁 ;
梁涛 ;
白凤军 ;
卢欣祥 .
地质论评, 2013, 59 (02) :355-368
[2]   华北地块北缘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马收先 ;
孟庆任 ;
曲永强 .
地质通报, 2011, 30 (10) :1485-1500
[3]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及其镁铁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示踪 [J].
刘亮 ;
邱检生 ;
李真 .
地质论评, 2011, 57 (03) :327-336
[4]   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矿石辉钼矿Re-Os年龄 [J].
王彦斌 ;
王登红 ;
韩娟 ;
雷泽恒 ;
陈郑辉 ;
屈文俊 ;
许以明 ;
资柏忠 ;
王清利 .
地质论评, 2010, 56 (06) :820-830
[5]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 [J].
翟明国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24-36
[6]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田有荣 .
矿床地质, 2009, 28 (04) :481-492
[7]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古生代活化: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碎屑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证据 [J].
李洪颜 ;
徐义刚 ;
黄小龙 ;
何斌 ;
罗震宇 ;
燕滨 .
科学通报, 2009, 54 (05) :632-640
[8]   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 [J].
孙金凤 ;
杨进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1) :137-147
[9]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前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 [J].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8, 24 (10) :2185-2204
[10]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J].
吴福元 ;
徐义刚 ;
高山 ;
郑建平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14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