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调控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刘欢 [1 ]
陈苗苗 [2 ]
孙志梅 [1 ,3 ]
刘建涛 [1 ]
甄文超 [4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3] 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4]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调控; 脲酶/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素利用;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抑制剂NBPT/DCD不同组合对灌区碱性灌淤土中氨挥发及有效氮积累量的影响 [J].
张惠 ;
王志国 ;
张晴雯 ;
丁金英 ;
尹爱军 ;
左莹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 (03) :606-612
[2]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氮素与水分循环[J]. 裴宏伟,沈彦俊,刘昌明.应用生态学报. 2015(01)
[3]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J].
巨晓棠 ;
谷保静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04) :783-795
[4]   氮肥调控剂施用对小麦生长、氮素利用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J].
刘建涛 ;
张会永 ;
王雪 ;
崔少雄 ;
孙志梅 .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 (01) :209-214
[5]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 [J].
黄明 ;
段有强 ;
李友军 ;
李强 ;
李晓波 ;
孙华尊 ;
吕瑞珍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6) :290-293+304
[6]   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溶率和淋溶负荷估计 [J].
徐鹏 ;
后希康 ;
周丰 ;
营娜 ;
赵广超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11) :3173-3180
[7]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马迎辉 ;
王玲敏 ;
黄玉芳 ;
叶优良 ;
白红波 ;
吕庆丰 .
华北农学报, 2013, 28 (01) :187-192
[8]   增铵营养对专用型小麦可溶性糖转运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J].
刘英杰 ;
李友军 ;
段有强 ;
李强 ;
朱志勇 .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32 (01) :103-107
[9]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通量与调控 [J].
胡春胜 ;
董文旭 ;
张玉铭 ;
程一松 ;
李晓欣 ;
杨莉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5) :997-1003
[10]   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平衡与负荷研究——以密云县和房山区为例 [J].
姜甜甜 ;
高如泰 ;
夏训峰 ;
刘树庆 ;
许其功 ;
席北斗 ;
张慧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428-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