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19
作者
邹小云 [1 ]
盛国清 [2 ]
傅军如 [1 ]
胡标林 [2 ]
贺浩华 [1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3836/j.jjau.2006002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J].
万向元 ;
胡培松 ;
王海莲 ;
孔令娜 ;
毕京翠 ;
陈亮明 ;
张坚勇 ;
翟虎渠 ;
万建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1) :1-6
[2]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J].
宋宇 ;
邹小云 ;
贺浩华 ;
傅军如 ;
李海波 ;
徐亮 ;
辛晓云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4, (05) :719-725
[3]   1997—2002年我国籼型杂交稻稻米样品的米质分析与评价 [J].
张伯平 ;
闵捷 ;
章林平 ;
施建华 ;
陈能 ;
朱智伟 ;
廖西元 .
杂交水稻, 2004, (02) :65-68
[4]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稳定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J].
蒋开锋 ;
郑家奎 ;
赵甘霖 ;
朱永川 ;
万先齐 ;
丁国祥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68-70
[5]   浙江省早籼稻蒸煮品质的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研究 [J].
郭银燕 ;
胡秉民 ;
张云康 ;
胡明训 ;
陈昆荣 .
作物学报, 1999, (04) :499-503
[6]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黄发松 ;
孙宗修 ;
胡培松 ;
唐绍清 .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03) :172-176
[7]   杂交稻米质性状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 [J].
唐启源 ;
向远鸿 ;
卢至远 .
杂交水稻, 1997, (02) :24-27
[8]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Ⅳ.杂交粳稻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分析 [J].
程融,孙明,李成荃 .
杂交水稻, 1995, (03) :28-30
[9]   海拔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向远鸿 ;
唐启源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2) :94-96
[10]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J].
周开达 ;
黎汉云 ;
李仁端 ;
罗光鉴 .
作物学报, 1982, (03) :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