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椒江凹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油气运聚关系探讨

被引:10
作者
张胜利 [1 ]
夏斌 [1 ]
胡振华 [2 ]
张宴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CSIRO Exploration & Mining,PO Box ,Bentley,WA ,Australia
关键词
构造; 应力场; 数值模拟; 油气运聚;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7.02.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前人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地质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指出新生代的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处于张性应力场中,应力场是控制该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采用Maxwell粘弹性模型,对新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瓯江运动期,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右旋拉张环境;玉泉期的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弱拉张环境。研究表明丽水西次凹LS36-1-1井以西,MYF-1井以南的缓坡带是比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灵峰凸起带因为应力值偏高有可能导致运移到此处的油气已经沿断层逸散或者被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J].
王海荣 ;
王英民 ;
刘振湖 ;
周爱华 ;
黄奇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275-282
[2]   江汉叠合盆地及邻区中生代以来盆山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J].
徐政语 ;
姚根顺 ;
林舸 ;
郭庆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305-311
[3]   遵化新太古代豆荚状铬铁矿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大洋地幔扩张运移的指示意义 [J].
陈征 ;
李江海 ;
程素华 ;
黄雄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2) :149-160
[4]   青藏高原递进式隆升的力学模式 [J].
马润勇 ;
席先武 ;
彭建兵 ;
赵法锁 ;
李喜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4) :29-36
[5]   地幔活动在南海扩张中的作用数值模拟与讨论 [J].
崔学军 ;
夏斌 ;
张宴华 ;
刘宝明 ;
王冉 ;
闫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34-338
[6]   南沙海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动力学的若干问题 [J].
周蒂 ;
吴世敏 ;
陈汉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39-345
[7]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新生代反转构造研究 [J].
王锋 ;
朱文斌 ;
胡德昭 ;
徐鸣洁 ;
赵忠岩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2) :176-181
[8]   亚洲大陆中部壳体东、西部历史-动力学的构造分异及其意义 [J].
陈国达 ;
彭省临 ;
戴塔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1) :7-16
[9]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上) [J].
赵金海 .
海洋石油, 2004, (04) :6-14
[10]   从东海石油地质工作的重要进展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一种海沟向洋后退的残余弧后盆地的演化模式 [J].
孙肇才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2) :1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