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大气区形成条件

被引:30
作者
易士威 [1 ]
林世国 [1 ,2 ]
杨威 [1 ]
施振生 [1 ]
李君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大气区; 广覆式生烃; 广覆式储烃; 广覆式封烃; 广互式生储盖组合; 广复式成藏聚集;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天然气的分布具有层系多、面积广、规模大、丰度低,受控于岩性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在如此大范围内叠合连片分布,从而形成大气区。分析认为,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形成广覆式生烃、储集岩大面积不连续分布形成广覆式储烃、盖层的大面积分布形成广覆式封烃以及生储盖层"千层糕"式的广互式组合是形成大气区的基本条件。而烃源岩的连续性生烃造成的持续性供烃,以及构造的稳定性造成的持续性封存是形成大气区的关键因素。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在空间上的广互式组合,造成储层和烃源层大面积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油气广复式成藏。这种广复式成藏加之烃源岩的持续性供烃以及持续稳定的保存,最终导致不同层系、不同类型天然气藏在空间上的大面积叠合连片的复式聚集分布,从而形成大气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四川盆地潼南地区须二段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及含气性 [J].
卞从胜 ;
汪泽成 ;
王红军 ;
徐安娜 ;
徐兆辉 ;
郝国丽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4) :681-682+684
[2]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有效源储组合对天然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J].
王红军 ;
卞从胜 ;
施振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1) :38-46
[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J].
杨威 ;
谢增业 ;
金惠 ;
施振生 ;
谢武仁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10-15+120
[4]   四川盆地二叠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 [J].
刘全有 ;
金之钧 ;
高波 ;
张殿伟 ;
陶冶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5) :700-704
[5]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邹才能 ;
陶士振 ;
胡国艺 ;
胡安平 ;
杨春 ;
陶小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19-529
[6]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李伟 ;
张光亚 ;
张响响 ;
高晓辉 ;
刘柳红 ;
徐春春 ;
宋家荣 ;
李国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07-319
[7]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J].
朱如凯 ;
赵霞 ;
刘柳红 ;
王雪松 ;
张鼐 ;
郭宏莉 ;
宋丽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46-55
[8]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红军 ;
王兆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41-650
[9]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J].
谢继容 ;
张健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彭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0-44+205
[10]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李宗银 ;
江兴福 ;
李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