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潼南地区须二段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及含气性

被引:9
作者
卞从胜 [1 ]
汪泽成 [1 ]
王红军 [1 ]
徐安娜 [1 ]
徐兆辉 [1 ]
郝国丽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潼南地区; 须家河组; 有利储层; 含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潼南地区位于川中南部平缓构造带,该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以及含水饱和度高的特点。寻找具有相对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有利储层对于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薄片观察、沉积相和储层精细分析认为,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主河道发育带、早印支期古地貌、层序界面以及泥岩发育带的控制。主河道发育带砂体粒度粗,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原生孔隙发育;下伏早印支期古地貌的起伏,导致须二下亚段在地形高部位和斜坡带形成高能河道,所沉积砂岩孔隙和渗透性发育,而须二上亚段沉积时地形平缓,水动力较弱,砂岩粒度细,物性较差;湖泛面上下的泥岩发育带在深埋受热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水溶液,有利于其附近的砂岩溶蚀孔隙形成。利用阵列感应测井和核磁共振实验,较为精确地计算了研究区的束缚水饱和度和可动水饱和度,据此将须二段储层划分为气层、气水同层和水层。储层含气性主要受物性、沉积相和构造起伏的控制,含气性较好的区域基本分布在须二上亚段和须二下亚段上部河道叠置带储层的构造高部位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81 / 682+684 +684-6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低阻气层成因机制 [J].
蒋裕强 ;
张春 ;
谭勇 ;
郭红光 ;
徐后伟 ;
季春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124-132
[2]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
[3]   印度尼西亚Jabung地区低阻气层综合识别技术 [J].
王晓霞 ;
杨福忠 ;
马海珍 ;
孙宜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6) :986-991
[4]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邹才能 ;
陶士振 ;
胡国艺 ;
胡安平 ;
杨春 ;
陶小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19-529
[5]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主控因素 [J].
卞从胜 ;
王红军 ;
汪泽成 ;
李永新 ;
朱如凯 ;
刘柳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48-555+565
[6]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李伟 ;
张光亚 ;
张响响 ;
高晓辉 ;
刘柳红 ;
徐春春 ;
宋家荣 ;
李国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07-319
[7]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与分布特征 [J].
陈刚 ;
魏国齐 ;
杨威 ;
刘满仓 ;
施振生 ;
沈珏红 ;
朱秋影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2) :192-198
[8]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流体演化与致密成因机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朱如凯 ;
邹才能 ;
张鼐 ;
王雪松 ;
程荣 ;
刘柳红 ;
周川闽 ;
宋丽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3) :327-339
[9]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J].
朱如凯 ;
赵霞 ;
刘柳红 ;
王雪松 ;
张鼐 ;
郭宏莉 ;
宋丽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46-55
[1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 [J].
谢继容 ;
李国辉 ;
罗凤姿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1)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