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贵州省绥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蔡广鹏 [1 ]
韩会庆 [2 ]
张凤太 [2 ,3 ]
郜红娟 [1 ]
朱建 [4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4]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RS&GIS;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植被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利用绥阳县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ETM/SPOT影像解译获得的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估算了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2.87hm2,林地、牧草地分别减少了15.78,8.28hm2,植被碳储量2005年比2000年减少了2 945.11t;2005—2010年研究区耕地、牧草地分别减少26.28,4.09hm2,林地增加29.07hm2,植被碳储量2010年比2005年增加了1 786.17t。综上,该县植被碳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等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4+130+295 +1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柳梅英 ;
包安明 ;
陈曦 ;
刘海隆 ;
张红利 ;
陈晓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926-938
[2]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张兴榆 ;
黄贤金 ;
赵小风 ;
陆汝成 ;
赖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43-1353
[3]   不同造林模式人工林碳贮量的预估及比较分析——以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为例 [J].
文娟 ;
金大刚 ;
莫祝平 ;
陆道调 ;
秦武明 .
广西林业科学, 2009, 38 (01) :35-38
[4]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J].
罗怀良 ;
袁道先 ;
陈浩 .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2014-2018
[5]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姜群鸥 ;
邓祥征 ;
战金艳 ;
刘兴权 .
地理研究, 2008, (04) :839-846+975
[6]   湖南低丘区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结构及碳贮量评价研究 [J].
陈明皋 ;
田育新 ;
周小玲 ;
李锡泉 ;
陈业银 ;
景湘蓉 ;
王中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2) :13-18
[7]   基于RS和GIS分析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以新疆鄯善县绿洲为例 [J].
周绪 ;
刘志辉 ;
菊春燕 ;
戴维 ;
易莉 ;
姜红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6) :231-236
[8]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9]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10]   土地覆被变化对陆地碳循环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为例 [J].
王绍强 ;
许珺 ;
周成虎 .
遥感学报, 2001, (02) :142-14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