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红茶变温发酵的理论探讨
被引:40
作者
:
陈以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陈以义
江光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江光辉
机构
:
[1]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2]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合肥
[3]
合肥
来源
:
茶叶科学
|
1993年
/ 02期
关键词
:
红茶;
变温发酵;
品质;
茶黄素;
化学动力学分析;
D O I
:
10.13305/j.cnki.jts.1993.02.001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红茶发酵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茶发酵主要是由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三者组成的复杂反应。其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是茶黄素(TF)生成和积累的决定步骤。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一级反应,应用 Arrhenius 方程对温度与 TF 量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高温或低温的恒温发酵均不能获得更多的 TF,只有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发酵才能达到 TF 最高量,从而提高红茶的品质。红茶生产经验也正是这样。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
[J].
陈以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陈以义
;
方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方晨
.
中国茶叶,
1993,
(04)
:6
-7
[2]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时荣
;
项代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级
项代法
.
茶业通报,
1982,
(03)
:26
-31+25
[3]
红碎茶新工艺及其机具配套和生产管理
[J].
张石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石城
;
王郁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郁风
;
卫道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卫道宏
;
徐尚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尚风
.
中国茶叶,
1982,
(04)
:2
-3
[4]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理论与技术
[J].
阮宇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阮宇成
;
程启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程启坤
;
沈培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沈培和
.
中国茶叶,
1982,
(03)
:2
-6
[5]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J].
张博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博经
;
丁俊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丁俊之
.
中国茶叶,
1981,
(01)
:2
-6
[6]
四川中叶茶、云南大叶茶“发酵”规律的初步研究
[J].
邹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邹瑚
.
茶业通报,
1980,
(Z1)
:93
-98
[7]
发酵温度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J].
彭继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彭继光
;
吴治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治元
;
黄岳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黄岳临
;
殷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殷建平
;
贾海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贾海云
;
罗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罗立明
.
中国茶叶,
1980,
(05)
:3
-5
[8]
制茶学.[M].安徽农学院;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
1
→
共 8 条
[1]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
[J].
陈以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陈以义
;
方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方晨
.
中国茶叶,
1993,
(04)
:6
-7
[2]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时荣
;
项代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级
项代法
.
茶业通报,
1982,
(03)
:26
-31+25
[3]
红碎茶新工艺及其机具配套和生产管理
[J].
张石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石城
;
王郁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郁风
;
卫道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卫道宏
;
徐尚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尚风
.
中国茶叶,
1982,
(04)
:2
-3
[4]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理论与技术
[J].
阮宇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阮宇成
;
程启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程启坤
;
沈培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沈培和
.
中国茶叶,
1982,
(03)
:2
-6
[5]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J].
张博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博经
;
丁俊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丁俊之
.
中国茶叶,
1981,
(01)
:2
-6
[6]
四川中叶茶、云南大叶茶“发酵”规律的初步研究
[J].
邹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邹瑚
.
茶业通报,
1980,
(Z1)
:93
-98
[7]
发酵温度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J].
彭继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彭继光
;
吴治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治元
;
黄岳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黄岳临
;
殷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殷建平
;
贾海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贾海云
;
罗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罗立明
.
中国茶叶,
1980,
(05)
:3
-5
[8]
制茶学.[M].安徽农学院;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