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田宏杰 [1 ]
庄平 [1 ]
章龙珍 [1 ]
侯俊利 [2 ]
高露姣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施氏鲟; 水温;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酶活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分别在14℃、21℃、28℃水温条件下饲养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幼鱼10 d,初始鱼体质量(124.20±15.12)g,体长(26.95±2.89)cm,检测不同水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幼鱼幽门盲囊、瓣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力均以水温21℃时最高(P<0.05),十二指肠和胃则在28℃最高(P<0.05),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均在14℃最低(P<0.05);(2)各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力均在水温21℃时最高(P<0.05),幽门盲囊、瓣肠和十二指肠以水温28℃时最低(P<0.05),胃和肝脏在水温14℃时最低(P<0.05);(3)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水温14℃时最高,28℃时最低(P<0.05)。在水温21℃时,各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水温14℃时瓣肠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力要高于十二指肠,28℃时低于十二指肠(P<0.05);在水温14℃和21℃时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幽门盲囊,28℃时瓣肠消化脂肪能力低于十二指肠(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26-131]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李建武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鱼类消化生理.[M].[日]尾崎久雄 著;李爱杰;沈宗武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临床生化检验.[M].上海市医学化验所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J].
李大鹏 ;
庄平 ;
严安生 ;
章龙珍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3) :294-299
[5]   六种鲟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J].
叶继丹 ;
卢彤岩 ;
刘洪柏 ;
赵吉伟 ;
孙大江 .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06) :590-595
[6]   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杂交鲟胃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J].
叶继丹 ;
卢彤岩 ;
田雷 ;
孙大江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1) :79-81
[7]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J].
线薇薇 ;
朱鑫华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68-374
[8]   史氏鲟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J].
伍莉 ;
陈鹏飞 ;
陈建 ;
不详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02) :179-181+189
[9]   中华鲟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 [J].
李瑾 ;
何瑞国 ;
王学东 .
水产科技情报, 2001, (03) :99-102
[10]   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J].
周景祥 ;
陈勇 ;
黄权 ;
孙云农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70-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