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2)——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与褶皱逆断层古地震识别

被引:27
作者
冉勇康 [1 ]
陈立春 [1 ]
陈文山 [2 ]
王虎 [1 ]
李安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2]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变形样式; 褶皱逆断层; 古地震识别; 技术要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汶川MS8.0地震是近代少有的大陆褶皱逆断层型巨大地震,其地表破裂带是研究和解剖褶皱逆断层地表同震变形样式,并以此探讨古地震遗迹的不可多得的现实案例。在整理和分析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质地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可能仅记录1次事件的平通、邓家(北川-映秀断裂)和九龙(江油-灌县断裂)等地为例,分析同震变形的特点和类型,并结合映秀、桂溪等地的古地震研究成果,讨论褶皱逆断层型古地震识别的技术要点。结果显示:地表变形主要包括逆断层直接位错、折曲位错变形和弯曲褶皱变形等类型;崩积楔、断层与地层切盖关系是分析断错地表型古地震事件的可行依据,而折曲位错变形型和弯曲褶皱变形型古地震识别则强调在上盘是否存在侵蚀不整合面,下盘是否存在生长地层,以及标志地层在断层两盘位差的突然增减;断层陡坎高度的倍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地震次数相关,但不能简单地用同震位移量除以陡坎高度的方法确定古地震期次;对于低角度逆断层的古地震识别,薄长状崩积楔、断层与堆积地层的切错关系和不同标志地层在断层两侧的累积位差的突变是重要的标志。识别古地震应因地制宜、思考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40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南天山东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 [J].
李安 ;
冉勇康 ;
徐良鑫 ;
刘华国 ;
李彦宝 .
地震地质, 2011, 33 (04) :752-764
[2]   汶川Mw7.9级地震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J].
于贵华 ;
徐锡伟 ;
Yann Klinger ;
刁桂苓 ;
陈桂华 ;
冯向东 ;
李陈侠 ;
朱艾斓 ;
袁仁茂 ;
郭婷婷 ;
谭锡斌 ;
安艳芬 ;
孙鑫喆 .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1-18
[3]  
The maximum coseismic vertical surface displacement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pattern accompanying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J]. RAN YongKang1, SHI Xiang1, WANG Hu1, CHEN LiChun1, CHEN Jie1, LIU RuiChun2 & GONG Huiling1 1 National Center for Active Fault Studie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2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1,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9)
[4]   汶川M8地震最大地表同震垂直位移量及其地表变形样式 [J].
冉勇康 ;
史翔 ;
王虎 ;
陈立春 ;
陈杰 ;
刘瑞春 ;
宫会玲 .
科学通报, 2010, (02) :154-162
[5]   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J].
李海兵 ;
付小方 ;
Jrme VAN DER WOERD ;
司家亮 ;
王宗秀 ;
侯立玮 ;
邱祝礼 ;
李宁 ;
吴富峣 ;
许志琴 ;
Paul TAPPONNIER .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1623-1643
[6]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J].
郑文俊 ;
李传友 ;
王伟涛 ;
尹金辉 ;
魏占玉 .
地震地质, 2008, (03) :697-709
[7]   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 [J].
冉勇康 ;
陈立春 ;
陈桂华 ;
尹金辉 ;
陈杰 ;
宫会玲 ;
史翔 ;
李陈侠 .
地震地质, 2008, (03) :630-643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9]   乌鲁木齐西山断裂组与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古地震识别标志 [J].
冉勇康 ;
陈立春 ;
沈军 ;
李军 ;
宫会玲 .
地震地质, 2007, (02) :218-235
[10]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103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