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被引:7
作者
汤济广 [1 ,2 ]
梅廉夫 [2 ,3 ]
周旭 [4 ]
李祺 [1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116 +116-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构造活动对雪峰山邻区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 [J].
杨鑫 ;
刘兴旺 ;
王亚东 ;
刘燕红 ;
郑建京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4) :7-12+184
[2]   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技术 [J].
孔凡群 ;
王寿平 ;
曾大乾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3) :1-4+105
[3]   中国海相烃源岩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J].
腾格尔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1) :20-25+108
[5]   普光气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识别标志 [J].
管宏林 ;
王恕一 ;
蒋小琼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3) :31-34+128
[6]   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11) :1-4+133
[7]   南方多旋回构造作用制约下的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构造-成藏旋回 [J].
梅廉夫 ;
刘昭茜 ;
汤济广 ;
沈传波 ;
凡元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89-597+607
[8]   中国南方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主变形期 [J].
王清晨 ;
林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582-588+622
[9]   Types, Evolution and Pool-Controlling Significance of Pool Fluid Sources in Superimposed Basins:A Case Study from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 South China [J].
徐思煌 ;
梅廉夫 ;
袁彩萍 ;
马永生 ;
郭彤楼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01) :49-59
[10]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J].
张永刚 ;
马宗晋 ;
王国力 ;
汤良杰 ;
周雁 ;
余一欣 .
地质学报, 2007, (02) :2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