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沁水盆地东北部地区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尹帅
[1
]
单钰铭
[1
]
王磊
[1
]
赵军辉
[2
]
郑莲慧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来源:
关键词:
薄片;
电镜;
压汞;
分形;
拐点;
力学;
沁水盆地;
D O I:
10.13686/j.cnki.dzyzy.2013.04.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沁水盆地东北部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储层宏观、薄片、电镜、压汞、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其煤类指示的煤相可形成良好煤储层,V/(I镜质体/惰质体)值高,在深度、厚度、有效孔隙度、构造特征等方面均达到了Ⅰ类煤储层的评价标准,利于煤层气开发.但割理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孔喉配置为微孔-微喉型,这些因素不利于煤层气开发.孔径(半径)分形下限为36nm,D在2.9~3之间,煤层气相对易解吸.三次拟合后以0.57μm为拐点,随孔径减小,拐点左侧分形特征有变差的趋势,拐点右侧有变好的趋势,在纳微孔级别,变化趋势加大.在实验室模拟地层条件下煤样各力学参数与顶底板和沁南进行了对比,表明煤储层力学性能与顶底板差异明显,压裂裂缝会延入顶底板,但压裂裂缝宽度要比沁南煤层的小,压裂裂缝高度也比沁南煤层略小,因此压裂裂缝相对较容易控制在煤层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