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16
作者
罗冰 [1 ]
谭秀成 [1 ]
刘宏 [1 ]
李凌 [1 ]
夏吉文 [2 ]
邹娟 [3 ]
海涛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3]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西北局采油二厂
关键词
成因机制; 储层; 鲕粒滩; 飞仙关组; 蜀南地区;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3.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深入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集空间以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形成的铸模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发育在滩体中上部,具有明显的层位性。结合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该区鲕滩储层为早期岩溶成因,早期大气淡水淋溶是针孔鲕粒灰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海底古地貌高地鲕粒滩为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早期孔、渗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决定了早期岩溶的强度,控制了储层发育程度。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对储层具有一定的优化改造作用,但作用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储层研究 [J].
王兴志 ;
张帆 ;
蒋志斌 ;
张金友 ;
曾德铭 .
地学前缘, 2008, (01) :117-122
[2]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
[3]   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石油学报, 2007, (05) :12-19+26
[4]   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与埋藏溶蚀比较——以塔北和塔中地区为例 [J].
钱一雄 ;
Conxita Taberner ;
邹森林 ;
尤东华 ;
王蓉英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2) :1-7
[5]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J].
杨威 ;
魏国齐 ;
金惠 ;
张林 ;
沈珏红 ;
吴世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192-196
[6]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J].
何莹 ;
郭旭升 ;
张克银 ;
赵勋 ;
边树涛 ;
周文英 .
天然气工业, 2007, (01) :12-16+146
[7]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曹宏 ;
杨雨 ;
张宝民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17-21
[8]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J].
徐世琦 ;
洪海涛 ;
张光荣 ;
何智慧 ;
胡恒智 ;
陈莎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