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16
作者:
罗冰
[1
]
谭秀成
[1
]
刘宏
[1
]
李凌
[1
]
夏吉文
[2
]
邹娟
[3
]
海涛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3]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西北局采油二厂
来源:
关键词:
成因机制;
储层;
鲕粒滩;
飞仙关组;
蜀南地区;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3.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深入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集空间以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形成的铸模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发育在滩体中上部,具有明显的层位性。结合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该区鲕滩储层为早期岩溶成因,早期大气淡水淋溶是针孔鲕粒灰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海底古地貌高地鲕粒滩为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早期孔、渗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沉积期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决定了早期岩溶的强度,控制了储层发育程度。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对储层具有一定的优化改造作用,但作用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0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