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

被引:60
作者
郝庆 [1 ]
邓玲 [2 ]
封志明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2]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地耦合; 抗解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被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展的"双评价"工作,发现"双评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科学机理认识不足、评价技术方法不完善、应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需要面向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完善"双评价"的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应用逻辑,提升"双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个抗解问题,"双评价"只能发挥有限理性作用,应重视通过沟通交流、公众参与等方式应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具体问题,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科学理性与决策机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J].
杨帆 ;
宗立 ;
沈珏琳 ;
刘乐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10) :2311-2324
[2]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J].
郝庆 ;
单菁菁 ;
邓玲 .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 (05) :86-93
[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J].
陈先鹏 ;
方恺 ;
彭建 ;
刘爱原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3) :513-531
[4]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体系构建及广东省实践 [J].
陈伟莲 ;
李升发 ;
张虹鸥 ;
黄越 ;
吴旗韬 .
规划师 , 2020, (05) :21-29
[5]   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 [J].
庄少勤 ;
赵星烁 ;
李晨源 .
城市规划, 2020, 44 (01) :9-13+23
[6]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 [J].
郝庆 ;
邓玲 ;
封志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10) :2073-2086
[7]   西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现实与未来——基于膳食营养当量分析 [J].
郝庆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朱鹤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5) :911-920
[8]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J].
岳文泽 ;
王田雨 .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 (03) :1-8
[9]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李咏红 .
地理学报, 2019, 74 (08) :1489-1507
[10]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 [J].
岳文泽 ;
代子伟 ;
高佳斌 ;
陈阳 .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 (12) :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