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季中国高温分析

被引:11
作者
张玛 [1 ,2 ]
高庆九 [1 ,2 ]
蒋薇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江苏省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高温过程; 诊断分析; 大气加热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用常规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夏季中国高温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9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高温日数相对历史同期偏多,集中在华北和长江以南地区。(2)大陆暖高压是导致6月华北黄淮一带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7、8月副高的持续偏强和西伸是导致7、8月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南亚高压与副热带高压有很好的响应关系,随着南亚高压的增强(减弱)东伸(西撤),副高强度进而增强(减弱)西伸(东撤),江南地区日最高温度分布范围也相应增大(缩小)。低层辐散、副热带西风急流轴偏北、急流中心偏西等有利于2009年夏季高温的发生和维持。(3)整层垂直积分大气加热场正异常可以作为高温的维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82 / 5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SVD分析揭示的澳大利亚高压年际变化对中国夏季气温的可能影响 [J].
张蓬勃 ;
管兆勇 ;
蔡佳熙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58-66
[2]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J].
胡景高 ;
陶丽 ;
周兵 .
高原气象, 2010, 29 (01) :128-136
[3]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 [J].
杜银 ;
张耀存 ;
谢志清 .
大气科学, 2009, (03) :581-592
[4]   2008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 ;
范学花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3) :329-340
[5]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与东半球环流异常 [J].
蔡佳熙 ;
管兆勇 ;
高庆九 ;
林昕 ;
钱代丽 .
地理学报, 2009, 64 (03) :289-302
[6]   2007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 ;
范学花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1) :102-112
[7]   夏季南亚高压的演变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响应研究 [J].
刘梅 ;
胡洛林 ;
濮梅娟 ;
杨秋明 .
气象科学, 2007, (03) :294-301
[8]   2006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 ;
范学花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1) :100-112
[9]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气象学报, 2006, (05) :564-575
[10]   近40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2003年的高温事件 [J].
王亚伟 ;
翟盘茂 ;
田华 .
气象, 2006, (10)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