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31
作者
董爱国 [1 ,2 ]
翟世奎 [1 ]
ZABEL Matthias [2 ]
于增慧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来梅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根据2003和2006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元素铬、铜、镍、铅、锌、铝、钙和锶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完成到2006年6月,长江输沙量逐年减少,长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黏土的百分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沉积物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元素大多在泥质区沉积物中富集,高值区沿岸线呈带状分布,在最大浑浊带和口外羽状锋处达到峰值。在长江大量物质输入的背景下,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其他类似河口较低。河流的陆源颗粒输入、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氧化还原条件也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人为污染)对长江口外泥质区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铅和锌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显著。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沉积机制未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J].
齐红艳 ;
范德江 ;
徐琳 ;
杨作升 .
沉积学报, 2008, (05) :820-827
[2]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分布特征 [J].
张怀静 ;
翟世奎 ;
范德江 ;
郭志刚 ;
于增慧 ;
曹立华 ;
杨荣民 ;
张晓东 .
环境科学, 2007, (08) :1655-1661
[3]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 [J].
张怀静 ;
翟世奎 ;
范德江 ;
郭志刚 ;
魏立青 ;
种法运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2) :1-10
[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 [J].
许淑梅 ;
张晓东 ;
翟世奎 ;
卢海建 .
海洋地质动态, 2007, (02) :1-8
[5]   近2ka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物源分析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蒋富清 ;
尤征 ;
陈莉 .
沉积学报, 2005, (02) :268-274
[6]   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化学成分及物源示踪 [J].
李双林 ;
李绍全 ;
孟祥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4) :21-28
[7]   长江口外氧的亏损 [J].
李道季 ;
张经 ;
吴莹 ;
梁俊 ;
黄大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86-694
[8]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曲艳慧 ;
范德江 .
沉积学报, 2000, (02) :284-289
[9]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浮颗粒中有机重金属的异常 [J].
夏福兴,陈敏,陈邦林,沈焕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52-56
[10]   长江口区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定量研究 [J].
孟翊,刘苍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