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

被引:36
作者
白振强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内部构型; 地质建模; 层内剩余油; 挖潜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183 +1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J].
白振强 ;
王清华 ;
杜庆龙 ;
郝兰英 ;
张善严 ;
朱伟 ;
于德水 ;
王贺军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98-902+907
[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J].
蔺宏斌 ;
侯明才 ;
陈洪德 ;
董桂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5 (06) :674-680
[3]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J].
侯加根 ;
刘钰铭 ;
徐芳 ;
张国一 ;
王连敏 ;
阎煜彪 .
古地理学报, 2008, (05) :459-464
[4]   河流相储层层内流动单元数值模拟研究 [J].
白振强 ;
杜庆龙 ;
王曙光 ;
凌阳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 (03) :55-58
[5]   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 [J].
魏兆亮 ;
黄尚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03-105+8
[6]   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 [J].
魏兆亮 ;
黄尚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03-105+8
[7]   河流-三角洲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 [J].
白振强 .
断块油气田, 2007, (04) :7-9+89
[8]   准南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J].
沈玉林 ;
郭英海 ;
李壮福 ;
冉启贵 ;
贲旭东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69-172
[9]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J].
冯建伟 ;
杨少春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1-16+5
[10]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 [J].
赵翰卿 ;
付志国 ;
吕晓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5) :74-7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