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非鱼营养及挥发性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9
作者
王术娥 [1 ]
李小定 [1 ]
熊善柏 [1 ,2 ]
葛静微 [1 ]
贺波 [1 ]
罗均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 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关键词
罗非鱼;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挥发性成分;
D O I
10.13684/j.cnki.spkj.2010.11.031
中图分类号
TS254.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取湖北省养殖的罗非鱼背肉,分别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其挥发性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罗非鱼鱼肉蛋白质含量达16.41%,高于鲫鱼和鲢鱼的含量;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两者,脂肪含量低于鲫鱼和鲢鱼。氨基酸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且赖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达6.96%和2.24%,可补充谷物中成分的缺陷。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罗非鱼良好风味的形成;且AAS评分都接近甚至大于1,EAAI也达到42.88%。测得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4.35%,且DHA含量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仅次于亚油酸;挥发性成分中醛类、芳烃类物质含量分别达34.04%和13.68%。可见,湖北省养殖的罗非鱼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的淡水鱼。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罗非鱼片的热风微波复合干燥特性 [J].
段振华 ;
蒋李娜 ;
郑元平 ;
冯爱国 .
食品科学, 2008, (09) :203-206
[2]   3种鲫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J].
任洁 ;
韩育章 ;
管敏 ;
李杰 ;
郑红萍 ;
林莹莹 .
水利渔业, 2008, (01) :35-37
[3]   5种罗非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J].
郝淑贤 ;
李来好 ;
杨贤庆 ;
岑剑伟 ;
石红 ;
刁石强 .
营养学报, 2007, (06) :614-615+618
[4]   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J].
刘孝华 .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01) :115-116
[5]   罗非鱼鳃组织中脂肪氧合酶的性质研究 [J].
何雄 ;
薛长湖 ;
杨文鸽 ;
徐大伦 .
水产科学, 2005, (07) :15-19
[6]   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J].
陈寅山 ;
戴聪杰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62-66
[7]   甲鱼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J].
杨公明 ;
徐怀德 ;
段旭昌 ;
李志成 .
营养学报, 2003, (04) :443-445
[8]   鲫的挥发性成分 [J].
章超桦 ;
平野敏行 ;
铃木健 ;
白井隆明 .
水产学报, 2000, (04) :354-358
[9]   大豆平衡氨基酸营养价值的研究 [J].
赵法伋 ;
郭俊生 ;
陈洪章 ;
杨孝达 ;
罗勇庆 ;
卢善刚 ;
姚依敏 ;
张振球 ;
陆翔英 ;
陈翠芬 .
营养学报, 1986, (02) :153-159
[10]  
Flavour formation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a review[J] . Donald S. Mottram.Food Chemistry . 199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