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熊家沟“7·04”泥石流堵江调查与分析

被引:6
作者
屈永平
唐川
卜祥航
向国萍
贾涛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纵坡; 堵江; 容重; 中值粒径; 衰减系数;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50625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5·12"地震以来,四川地区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2013年7月4日20时,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熊家沟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过程,堵塞竹马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研究地震后熊家沟泥石流的堵江特征及其防止措施,通过泥石流流域野外调查,发现由于石-甘公路,特别是竹马河的河堤工程,使得熊家沟堆积区地形纵坡突增泥石流在其堆积区运动时,其汇入主河的运动方式发生突变。根据堵江型泥石流堆积区的纵坡变化特征,将该泥石流定义为工程纵坡增加型堵江泥石流。而对比熊家沟"7·04"泥石流物源的前后变化情况,可知其泥石流物源的平均转化率为0.307,且位于下游的泥石流物源更容易被侵蚀。通过熊家沟"7·04"泥石流的水上和水下堆积物筛分试验,发现其中值粒径d60增加值为3.4%,容重增加了3%。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理论分析,得到工程纵坡增加型堵江泥石流的流速、流量与流域特征的关系,及其等衰减特征,为该区泥石流的类型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堵江可能性分析.[D].黄翔超.成都理工大学.2012, 02
[2]  
强震区泥石流活动规模与最大堆积长度预测研究.[D].丁军.成都理工大学.2011, 04
[3]   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J].
顾文韬 ;
裴向军 ;
裴钻 ;
张雄 ;
李天涛 .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 (02) :107-114
[4]   沟床侵蚀主导型泥石流形成机理与成灾特征——以石棉县2013-07-04群发泥石流为例 [J].
倪化勇 ;
宋志 ;
徐伟 .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 (02) :97-106
[5]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8·13”泥石流堆积扇调查和分析 [J].
屈永平 ;
唐川 ;
刘洋 ;
王金亮 ;
常鸣 .
水利学报, 2015, 46 (02) :197-207+216
[6]   “4·20”芦山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与“5·12”汶川地震对比分析 [J].
殷志强 ;
赵无忌 ;
褚宏亮 ;
孙巍 .
地质学报, 2014, 88 (06) :1145-1156
[7]   喇嘛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易发性评价 [J].
傅焕然 .
路基工程, 2013, (03) :190-194
[8]   泥石流堵塞大河的特点及异岸受灾判据研究 [J].
刘翠容 ;
姚令侃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 44 (05) :93-100
[9]   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J].
郭晓军 ;
向灵芝 ;
周小军 ;
杨伟 .
灾害学, 2012, 27 (03) :81-85
[10]   水磨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堵江可能性分析 [J].
黄翔超 ;
常鸣 ;
赵学宏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9 (06) :127-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