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近50年长江中下游春季和梅雨期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16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春季降水;
梅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春季降水与梅雨期降水的连续变化特征,划分了连续旱、连续涝、先旱后涝和先涝后旱4类连续性事件,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为显著,其中连续旱和连续涝事件发生较多。前冬Nino3区的海温与春季和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超过0.05显著性水平,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6月西太平洋季风指数与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当春季水汽丰富,同时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偏西可能导致春季和梅雨期降水持续偏多;春季水汽丰富,但春季至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由偏西向偏东转变,可能造成先涝后旱;春季水汽偏少,且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异常偏东,易造成持续干旱。2011年水汽突变可能是导致旱涝急转的直接原因,前冬的La Nina事件不利于春季降水而6月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西伸,则容易引发旱涝急转。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6) : 814 - 822白旭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解放军第部队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谭言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关志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2]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J]. 冰川冻土, 2011, 33 (02) : 254 - 260高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钟海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董文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韦志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 [3]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对中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09, 33 (06) : 1225 - 1237刘芸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气候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4) : 419 - 42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隆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张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5] 高原和山脉地形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形成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 299 - 305万日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赵兵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应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 [6] 中国春季典型降水异常及相联系的大气水汽输送[J]. 大气科学, 2009, (01) : 121 - 13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天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如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辛晓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印度夏季风的爆发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分析[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6) : 763 - 775刘芸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J]. 科学通报, 2007, (23) : 2792 - 2797葛全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熙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近45a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4) : 530 - 5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照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倪东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杨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部队气象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 [10]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6月降水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07, (03) : 393 - 40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亚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