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57
作者:
封从军
[1
,2
]
鲍志东
[2
]
杨玲
[3
]
思雄
[1
]
徐桂彬
[1
]
韩雄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来源: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随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的比值不同,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应用岩电标定、公式拟合、密井网、对子井等资料对前积层和前积体进行了定量识别描述,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的三维构型模型。剩余油分析表明: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2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