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60
作者
邹玉涛 [1 ]
段金宝 [1 ]
赵艳军 [2 ]
张新 [1 ]
李让彬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研究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陡断褶带; 川东地区;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46 / 20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Origin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a Mesozoic multi-layer over-thrust system within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J].Dan-Ping Yan;Mei-Fu Zhou;Hong-Lin Song;Xin-Wen Wang;John Malpas.Tectonophysics.2002, 3
[2]   通南巴地区膏盐层分布及其流变学特征 [J].
李辛子 ;
刘彬 ;
武晓玲 ;
刘国萍 ;
冯琼 ;
付孝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4) :533-539
[3]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J].
解国爱 ;
贾东 ;
张庆龙 ;
吴晓俊 ;
沈礼 ;
吕赟珊 ;
邹旭 .
地质学报, 2013, 87 (06) :773-788
[4]   川东褶皱带构造发育深度层次与变形样式 [J].
徐汀滢 ;
季建清 ;
涂继耀 ;
刘志成 .
地质科学, 2012, 47 (03) :788-807
[5]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构造特征及变形年代学研究 [J].
李鹏远 ;
张进江 ;
郭磊 ;
杨雄英 .
地学前缘, 2010, 17 (03) :191-199
[6]   湘鄂西-川东中生代陆内递进扩展变形:来自裂变径迹和平衡剖面的证据 [J].
梅廉夫 ;
刘昭茜 ;
汤济广 ;
沈传波 ;
凡元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161-174
[7]   川东地区嘉陵江组四段膏盐岩分布的沉积环境分析 [J].
张奇 ;
徐亮 ;
金小林 ;
王坛 .
盐湖研究, 2009, 17 (04) :1-5
[8]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J].
胡召齐 ;
朱光 ;
刘国生 ;
张必龙 .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32-42
[9]   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的递进变形改造 [J].
丁道桂 ;
刘光祥 ;
吕俊祥 ;
潘文蕾 .
地质通报, 2007, (09) :1178-1188
[10]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的重新认识 [J].
吕宝凤 ;
夏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