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旋回

被引:17
作者
李学杰
刘坚
陈芳
张欣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碳酸盐旋回; 晚更新世;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碳酸盐的相对含量是深海沉积物最直观的特征变量,也是最重要的古环境信息来源。南海晚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旋回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总结出溶跃面以上为"大西洋旋回",溶跃面以下为"太平洋旋回"。但经过大量的柱状样研究后发现,也有不少的"例外",溶跃面以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西洋旋回"特征,尤其在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和琼东南海域。这些"例外"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表明其不是个别现象。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冰期-间冰期陆源物质的供给量的变化所致。南海北部海域,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中区碳酸盐分布具有典型的"大西洋旋回",东区基本没有旋回性,西区总体有一定的旋回特征,但不够典型,且越接近海南岛,旋回特征越差。这主要是由于中区陆架宽、陆坡相对较缓,在冰期旋回中陆源物质供给量的变化明显。东区主要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台湾岛,而台西南岛架很窄,在冰期旋回中,陆源物质的供给量变化可能不大。西区,越靠近海南岛,海南岛的物源影响越大,而海南岛西南的岛架比华南的陆架也明显窄得多,而且华南与海南两个不同的物源,可能使琼东南的碳酸盐变得更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南海北部全新世早期低钙事件及其古气候解释 [J].
李学杰 ;
江茂生 .
古地理学报, 2003, (03) :355-364
[2]   南海北部ODP1148站中新世以来的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J].
陈晓良 ;
赵泉鸿 ;
翦知湣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69-74
[3]   南海陆坡高速堆积体的物质来源 [J].
邵磊 ;
李献华 ;
韦刚健 ;
刘颖 ;
房殿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28-833
[4]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溶解旋回 [J].
丁旋 ;
郝诒纯 ;
万晓樵 ;
方念乔 .
沉积学报, 2001, (02) :192-198
[5]   240ka以来西赤道太平洋碳酸钙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向荣 ;
阎军 .
海洋与湖沼, 2000, (05) :535-542
[6]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481-501
[7]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冰期碳酸盐旋回附视频 [J].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1) :2-5+7-8+10-12
[8]   南沙海区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旋回 [J].
汪品先 ;
卞云华 ;
翦知湣 .
第四纪研究, 1997, (04) :293-300
[9]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学杰 ;
段威武 ;
魏国彦 ;
李扬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2) :10-21
[10]   全新世/冰期西赤道太平洋边缘海碳酸钙沉积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李铁钢,薛胜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4)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