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雷口坡组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17
作者:
辛勇光
[1
,2
]
郑兴平
[1
,2
]
周进高
[1
,2
]
倪超
[1
]
谷明峰
[1
,2
]
宫清顺
[1
]
彭辉界
[3
]
汪超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西部;
中三叠世;
白云岩储集层;
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
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新的产气层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雷三3亚段储集岩类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晶间、粒间、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孔隙空间,海平面下降时期发生的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②该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海平面旋回和沉积相带控制,盆地西部、西北部台缘带储层最发育,中部台内浅滩及潮坪带储层较发育,中部台内洼地带储层不发育;③该套储层在盆地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在川中磨溪等地区油气显示较好,有可能成为雷口坡组新的产气层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