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雷口坡组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17
作者
辛勇光 [1 ,2 ]
郑兴平 [1 ,2 ]
周进高 [1 ,2 ]
倪超 [1 ]
谷明峰 [1 ,2 ]
宫清顺 [1 ]
彭辉界 [3 ]
汪超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西部; 中三叠世; 白云岩储集层; 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 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新的产气层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雷三3亚段储集岩类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晶间、粒间、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孔隙空间,海平面下降时期发生的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②该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海平面旋回和沉积相带控制,盆地西部、西北部台缘带储层最发育,中部台内浅滩及潮坪带储层较发育,中部台内洼地带储层不发育;③该套储层在盆地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在川中磨溪等地区油气显示较好,有可能成为雷口坡组新的产气层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J].
李凌 ;
谭秀成 ;
周素彦 ;
邹春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4) :13-22
[2]   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 [J].
曾庆 ;
杨光 ;
罗寿兵 ;
周建文 ;
徐世琦 ;
唐大海 ;
宋明玮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3) :29-33+124
[3]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碳酸盐岩大气田类型及其成藏规律 [J].
张奇 ;
文龙 ;
徐亮 ;
夏茂龙 ;
陈盛吉 ;
邓思思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1) :33-38+120
[4]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J].
周进高 ;
辛勇光 ;
谷明峰 ;
张建勇 ;
郝毅 ;
李国军 ;
倪超 ;
吕玉珍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16-19+121
[5]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滩体及储集性 [J].
曾德铭 ;
王兴志 ;
石新 ;
张帆 ;
汪娟 ;
朱永刚 .
沉积学报, 2010, 28 (01) :42-49
[6]   川中龙女寺地区雷一亚段构造解释方法 [J].
刘丽华 ;
刘定锦 ;
李乐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2) :45-48+134
[7]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J].
沈安江 ;
周进高 ;
辛勇光 ;
罗宪婴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04) :19-28
[8]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岩相古地理 [J].
林良彪 ;
陈洪德 ;
张长俊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3) :51-58
[9]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 [J].
曾德铭 ;
王兴志 ;
张帆 ;
宋章强 ;
张若祥 ;
朱永刚 ;
李跃刚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5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