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南亚高压活动与青藏高原及周边热力强迫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葛静 [1 ,2 ]
王黎娟 [1 ,2 ]
张良瑜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大气视热源; 全型垂直涡度方程; 非绝热加热垂直变化;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40918010
中图分类号
P424 [气压]; P461.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5—6月南亚高压移上青藏高原的环流场的气候平均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大气加热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从中南半岛北部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第33候移上青藏高原,恰好与高原南坡成为亚洲南部主要热源中心的时间相一致,且高原南坡整层积分的大气视热源增加速度远快于孟加拉湾以南至中南半岛,这可能是南亚高压移上高原的原因之一。同时采用简化后的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分析加热场和环流场的关系,发现相对涡度平流项和地转涡度平流项有利于南亚高压向西移动,非绝热加热垂直变化项有利于南亚高压向北移动,三项共同作用促使南亚高压向西北移动移上高原。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断裂的关系 [J].
卢楚翰 ;
秦育婧 ;
王黎娟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5) :564-569
[2]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 [J].
王黎娟 ;
郭帅宏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1) :10-23
[3]   夏季南亚高压移上高原时间特征的初步分析 [J].
杨云芸 ;
李跃清 ;
蒋兴文 ;
张琪 ;
周秋雪 ;
张静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 30 (01) :1-5
[4]   南亚高压在高原建立的路径类型及其分析 [J].
郭准 ;
郭品文 ;
茅懋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6) :815-823
[5]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J].
刘伯奇 ;
何金海 ;
王黎娟 .
大气科学, 2009, 33 (06) :1319-1332
[6]   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突变早晚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J].
董丽娜 ;
郭品文 ;
张福颖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4) :543-552
[7]   海陆分布对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控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宇婧婧 ;
竺夏英 ;
任荣彩 .
大气科学, 2008, (04) :720-740
[8]   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大旱天气学背景分析 [J].
郭锐 ;
智协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2) :234-241
[9]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探讨 [J].
王黎娟 ;
管兆勇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2) :145-152
[1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sian-Australian "Land Bridge"[J]. 何金海,温敏,王黎娟,徐海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