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

被引:7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刘兴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碳; 生态; 农业; 碳汇扩增; 碳汇型利用; 盐碱化沼泽湿地; 松嫩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20302 ;
摘要
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工程、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1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碳汇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3364.38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158.20%,年均递增20.89%;试验地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76.42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56.98%,年均递增35.01%;试验地年均经济效益达到744元/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15.25%,年均递增25.81%。鱼、虾、蟹的放流增殖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所构建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结构可作为退化芦苇沼泽湿地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和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型湿地实施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利用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30a玛纳斯县北部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 [J].
王相平 ;
杨劲松 ;
金雯晖 ;
刘广明 ;
刘梅先 ;
姚荣江 ;
余世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7) :223-229+298
[2]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J].
韩新辉 ;
佟小刚 ;
杨改河 ;
薛亚龙 ;
赵发珠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2) :223-229
[3]   耕作方式对华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张明园 ;
魏燕华 ;
孔凡磊 ;
陈阜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03-209
[4]   基于RS与GIS的平朔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汇量的动态变化 [J].
张召 ;
白中科 ;
贺振伟 ;
包妮沙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3) :230-236
[5]   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J].
谭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赵荣钦 ;
顾留其 ;
徐泽基 ;
蒋超俊 ;
黄金碧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8) :324-329
[6]   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J].
徐敏云 ;
李培广 ;
谢帆 ;
黄顶 ;
王芳 ;
晏宗明 ;
王堃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320-325
[7]   黄土高原旱地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碳特征评价 [J].
李小涵 ;
王朝辉 ;
郝明德 ;
李生秀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2) (S2) :325-330
[8]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J].
吕贻忠 ;
廉晓娟 ;
赵红 ;
刘武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163-169
[9]   土地利用对沼泽湿地土壤碳影响的研究 [J].
江长胜 ;
王跃思 ;
郝庆菊 ;
王定勇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248-252
[10]   中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 [J].
吕宪国 ;
刘晓辉 .
地理科学, 2008, (03) :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