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量刑协商的性质和效力

被引:69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量刑协商; 认罪认罚具结书; 形式审查; 实质审查; 程序反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通过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引入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量刑协商机制。根据律师参与这一程序的方式,量刑协商可分为消极的量刑协商模式和积极的量刑协商模式,前者属于一种最低限度的量刑协商,后者则属于可产生积极效果的协商模式,有待于通过必要的制度保障而加以激活。嫌疑人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属于控辩双方量刑协商的结果,具有量刑协议书的属性,对于检察官和被告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法官的裁判则不具有必然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法律确立了法官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司法审查方式,未来有必要通过对不同程序的分流和幅度型量刑建议的推行,逐步完善法院的司法审查方式。对于法院采纳量刑建议的裁决,被告人提出上诉的,要根据控辩双方量刑协议的内容来确定是否构成程序反悔。律师当庭作无罪辩护的,不影响控辩双方量刑协议的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26 / 1149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 [J].
陈瑞华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0, 23 (03) :6-21
[3]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键是控辩平衡 [J].
龙宗智 .
环球法律评论, 2020, 42 (02) :5-22
[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问题再探讨 [J].
陈卫东 .
环球法律评论, 2020, 42 (02) :23-36
[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协议破裂与程序反转研究 [J].
马明亮 .
法学家, 2020, (02) :118-132+194
[6]   德国认罪协商制度的历史嬗变和当代发展 [J].
李倩 .
比较法研究, 2020, (02) :90-107
[7]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问题研究 [J].
梁健 ;
鲁日芳 .
法律适用, 2020, (02) :35-45
[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 [J].
卞建林 ;
陶加培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 28 (01) :132-145
[9]   三重悖离: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值班律师制度的困境 [J].
汪海燕 .
法学杂志, 2019, 40 (12) :12-23
[1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基本问题——《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理解和适用 [J].
苗生明 ;
周颖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6)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