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式腊肉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21
作者
朱建军 [1 ,2 ]
王晓宇 [1 ]
胡萍 [1 ,2 ]
邓潺 [1 ,2 ]
林莉 [1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黔式腊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1.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分析黔式腊肉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黔式腊肉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腌制结束、熏烤结束和自然风干24h后的成品中分别鉴定出30,38,55种。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变化,酚类和羰基类种类从0和2种增加到8种和9种,相对含量从0和1.21%增加到16.16%和4.72%,增长显著;醇类和酯类种类变化不大,但是醇类相对含量逐渐减小;酸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增加,但不明显。通过分析得出黔式腊肉主体风味物质为酚类、羰基类、酯类、醇类和烃类化合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J].
赵冰 ;
任琳 ;
陈文华 ;
乔晓玲 ;
李家鹏 ;
赵燕 .
食品科学, 2013, 34 (06) :180-187
[2]   气-质色谱法测定发酵猪肉风味物质的研究 [J].
杜喜玲 .
肉类研究, 2012, 26 (02) :34-36
[3]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广式腊肠的挥发性成分 [J].
曾晓房 ;
白卫东 ;
陈海光 ;
黄碧珍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36 (07) :139-143
[4]   广式腊肉风味物质成分分析的研究 [J].
许鹏丽 ;
郭祀远 .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 (11) :122-125
[5]   农家腊肉冷熏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J].
尚永彪 ;
吴金凤 ;
夏杨毅 ;
屠大伟 .
食品科学 , 2009, (17) :79-83
[6]   通过猪脂肪氧化和猪瘦肉酶解制备中式腊肉风味前提物的研究 [J].
何文新 ;
郭善广 ;
蒋爱民 ;
沈冠洲 ;
周佺 ;
何瑞琪 ;
符小燕 .
食品与机械, 2008, (06) :41-45+70
[7]   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J].
陈美春 ;
杨勇 ;
石磊 .
食品科学, 2008, (05) :149-152
[8]   风鹅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J].
徐为民 ;
徐幸莲 ;
周光宏 ;
匡一峰 ;
王道营 ;
吴海虹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0) :2309-2315
[9]   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鸭肉挥发性风味 [J].
刘源 ;
徐幸莲 ;
王锡昌 ;
章建浩 ;
周光宏 .
食品与机械, 2007, (04) :15-17+23
[10]   南京酱牛肉风味研究初报 [J].
刘源 ;
徐幸莲 ;
周光宏 .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05)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