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俞巧钢 [1 ]
杨艳 [1 ,2 ]
邹平 [1 ]
叶静 [1 ]
张康宁 [1 ,3 ]
顾国平 [4 ]
马军伟 [1 ]
符建荣 [1 ]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学院
[4]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水稻秸秆; 紫云英; 有机肥;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6.028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以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还田的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后不同物理分组下土壤组成特点和有机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25mm与0.25~0.053mm粒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少。有机物料还田可提高0.25~0.053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紫云英、秸秆、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可通过提高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增加土壤碳库。有机物料施用增加土壤轻组组分颗粒含量,减少重组组分颗粒含量,有助于土壤轻组组分的形成。稻田土壤轻组颗粒有机碳含量与>0.25mm和<0.053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与2~0.25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稻田土壤施用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可有效提高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成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改变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耕作年限对耕地土壤质地和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 [J].
颜安 ;
李周晶 ;
武红旗 ;
温鹏飞 .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 (01) :291-295
[2]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Iron and Aluminium Oxide Content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ser Treatments in a Long-Term Solar Greenhouse Experiment[J]. YIN Yan,WANG Li,LIANG Chenghua,XI Fengming,PEI Zhongjian,DU Liyu.Pedosphere. 2016(05)
[3]   两种生物质炭对红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J].
何玉亭 ;
王昌全 ;
沈杰 ;
李斌 ;
李冰 ;
陈林 ;
潘兴兵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12) :2333-2342
[4]   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 [J].
韩玮 ;
申双和 ;
谢祖彬 ;
李博 ;
李玉婷 ;
刘琦 .
生态学报, 2016, 36 (18) :5838-5846
[5]   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侯晓娜 ;
李慧 ;
朱刘兵 ;
韩燕来 ;
唐政 ;
李忠芳 ;
谭金芳 ;
张水清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04) :705-712
[6]   长期施肥对浙江稻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毛霞丽 ;
陆扣萍 ;
何丽芝 ;
宋照亮 ;
徐祖祥 ;
杨文叶 ;
徐进 ;
王海龙 .
土壤学报, 2015, 52 (04) :828-838
[7]   施肥对洞庭湖平原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文军 ;
杨基峰 ;
彭保发 ;
崔京珍 .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20) :4007-4015
[8]   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J].
汤宏 ;
沈健林 ;
张杨珠 ;
刘杰云 ;
王聪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1) :240-246
[9]   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及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J].
张亚丽 ;
吕家珑 ;
金继运 ;
李书田 ;
陈占全 ;
高旭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307-314
[10]   不同有机肥输入量对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分配的影响 [J].
梁尧 ;
韩晓增 ;
丁雪丽 ;
陈欣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1) :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