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杨巍 [1 ,2 ]
陈国俊 [2 ]
张铭杰 [1 ]
李程善 [3 ]
吕成福 [2 ]
李超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关键词
绿泥石; 孔隙度; 渗透率;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成岩矿物,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该区自生绿泥石主要以黏土膜和玫瑰花状2种形式产出,黏土膜内层的颗粒黏土包膜自同沉积时期开始形成,转变为自生绿泥石后,黏土膜外层的孔隙衬里绿泥石于中成岩期呈叶状或针状垂直于内层包膜向孔隙方向生长;玫瑰花状绿泥石于晚成岩期在较大孔隙内形成。②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可通过改变孔隙微区环境及占据颗粒表面空间,阻止自生石英在碎屑石英表面成核来抑制石英次生加大,从而保存原生孔隙;另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同时,占据了喉道空间,使砂岩储层的渗透性降低,其含量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38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成岩相与优质储层分布 [J].
吕成福 ;
付素英 ;
李晓峰 ;
李伟 ;
李超 ;
杜贵超 ;
陈吉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7) :1-6+6
[3]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姚泾利 ;
王琪 ;
张瑞 ;
李树同 .
沉积学报, 2011, 29 (01) :72-79
[4]   储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结果 [J].
兰叶芳 ;
黄思静 ;
吕杰 .
地质通报, 2011, 30 (01) :134-140
[5]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J].
谢武仁 ;
杨威 ;
赵杏媛 ;
魏国齐 ;
谢增业 ;
金惠 ;
陈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74-679
[6]   川西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砂岩中绿泥石的成岩耗水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张慧娟 ;
时志强 ;
安红艳 ;
曾德勇 ;
张华 .
四川地质学报, 2010, 30 (04) :431-435
[7]   鄂南延长组绿泥石环边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葛鹏莉 ;
万友利 .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16 (02) :247-254
[8]   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以姬塬地区长8~长6油层组为例 [J].
王昌勇 ;
郑荣才 ;
李士祥 ;
韩永林 ;
王成玉 ;
史建南 ;
周祺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134-143
[9]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 [J].
刘金库 ;
彭军 ;
刘建军 ;
汪彦 ;
刘建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53-58
[10]   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延长组2段为例 [J].
李弘 ;
王芙蓉 ;
戴世立 ;
樊浩 .
岩性油气藏, 2008, 20 (04)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