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4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49
作者
李小林 [1 ]
陈诚 [1 ]
黄羽佳 [2 ]
黄文丽 [3 ]
谢丽源 [1 ]
彭卫红 [1 ]
郑林用 [1 ]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
[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食用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D O 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509034
中图分类号
O657.63 [质谱分析]; TS219 [其他食品制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究4种不同野生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和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m)4种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干品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美味牛肝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三硫;印度块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癸醛、反式-2-壬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十一酮和庚醇6种;高羊肚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壬醛、正辛醛、2-戊基呋喃、正己醛、α-蒎烯、芳樟醇和(R)-(+)-柠檬烯7种;翘鳞肉齿菌干品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三硫和2-甲基丁酸。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1] 顶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强化高温火腿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唐静
    张迎阳
    吴海舟
    陈肖
    章建浩
    [J]. 食品科学 , 2014, (08) : 115 - 120
  • [12] 栗蘑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
    崔亚辉
    魏宾
    徐芳
    欧阳杰
    [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 (16) : 88 - 90
  • [13] 成熟度对印度块菌香气成分的影响
    方三平
    蒲彪
    陈安均
    敖晓琳
    詹世春
    [J]. 菌物学报, 2013, (06) : 1020 - 1027
  • [14] GC-MS分析鸡油菌中挥发性成分
    李文
    谷镇
    杨焱
    冯涛
    刘艳芳
    周帅
    张劲松
    [J]. 食品科学, 2013, 34 (08) : 149 - 152
  • [1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美味牛肝菌风味活性物质
    曹蓓
    齐玉刚
    张春霞
    刘安军
    王丽霞
    郑捷
    白云
    宋晓娣
    [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 (10) : 133 - 137
  • [16] 不同干燥方式下熟化香菇香气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王雪莹
    黄明亮
    王文昕
    罗佳丽
    蒋和体
    [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 (12) : 184 - 187
  • [17] 一种基于ROAV值鉴别蟹类关键特征性风味物的方法
    顾赛麒
    陶宁萍
    吴娜
    张晶晶
    王锡昌
    张薇
    [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 (13) : 410 - 416
  • [18] 会东块菌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张世奇
    阚建全
    [J]. 食品科学, 2011, 32 (08) : 281 - 285
  • [19] 腊肠主体风味物质及其分析新方法
    刘登勇
    周光宏
    徐幸莲
    [J]. 肉类研究, 2011, 25 (03) : 15 - 20
  • [20] 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张春雨
    李亚东
    张志东
    刘海广
    吴林
    王晶莹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9) : 3216 - 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