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训练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21
作者
任满迎
闫琪
刘颖
机构
[1]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振动刺激; 次高频率; 中低频率; 振动幅度; 力量训练;
D O I
10.16469/j.css.2008.12.009
中图分类号
G804.6 [运动生物力学];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68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振动力量训练即时效应与结构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J].
任满迎 ;
赵焕彬 ;
刘颖 ;
王海涛 .
体育科学, 2006, (07) :63-66
[2]   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唐剑峰 ;
叶新新 ;
彭春政 .
浙江体育科学, 2005, (03) :91-94
[3]   振动与非振动力量练习时肌电图变化的比较研究 [J].
许以诚 ;
高炳宏 ;
刘文海 ;
米卫国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4) :54-55+61
[4]   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 [J].
田文秀 ;
冯连世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06) :825-827
[5]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J].
王向东 ;
刘学贞 ;
仰红慧 ;
胡水清 ;
卢德明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 (06) :569-572
[6]   全身振动刺激对肌肉力量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彭春政 ;
危小焰 .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06) :28-31
[7]   抗负荷力量训练中附加全身振动刺激对肌力训练效果的影响 [J].
彭春政 ;
危小焰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1) :70-73+77
[8]   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J].
赵文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78-80
[9]   振动力量训练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J].
彭春政 ;
危小焰 ;
张晓韵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45-48
[10]   论机械性振动刺激对提高肌肉力量增长的机制和效应 [J].
彭春政 ;
危小焰 ;
周瑞霞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2)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