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DGGE分析天源酱园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19
作者
高秀芝 [1 ,2 ]
王小芬 [2 ]
刘慧 [1 ]
仝其根 [1 ]
王晓东 [1 ]
张启增 [3 ]
崔宗均 [2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
[3]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天源酱园食品厂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豆酱; 微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 [常用调味品];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以天源酱园生产豆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率98%)和未培养明串珠菌克隆(uncultured Leuconostoc sp.clone,相似率100%)的近缘种,其中芽孢杆菌协助真菌分解原料中蛋白质和淀粉,明串珠菌有助于豆酱风味物质的形成;豆酱发酵过程中主要真菌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率99%)的近缘种,在豆酱发酵前期分解原料中蛋白质和淀粉。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地衣芽孢杆菌1801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J].
王燕 ;
王开梅 ;
杨自文 .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03) :393-395
[2]   蒙古戈壁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J].
刘红霞 ;
徐杰 ;
云月英 ;
张文怿 ;
吉日木图 ;
张和平 .
微生物学杂志, 2007, (03) :42-46
[3]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泡菜中乳酸菌的多样性 [J].
付琳琳 ;
曹郁生 ;
李海星 ;
陈燕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12) :103-105
[4]   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发掘与利用 [J].
牛天娇 ;
马莺 .
中国酿造, 2005, (02) :1-5
[5]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生产技术(六) [J].
包启安 .
中国调味品, 1993, (04) :3-9
[6]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生产技术(五) [J].
包启安 .
中国调味品, 1993, (03) :6-10
[7]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生产技术(四) [J].
包启安 .
中国调味品, 1993, (01) :4-7
[8]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其生产技术(二) [J].
包启安 .
中国调味品 , 1992, (10) :4-7
[9]   酱及酱油的起源及其生产技术(一) [J].
包启安 .
中国调味品 , 1992, (09) :3-6+25
[10]  
大豆制品工艺学[M].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石彦国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