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7
作者:
马治鸾
[1
]
陈洪德
[2
]
钟怡江
[2
]
林良彪
[2
]
李洁
[3
,4
]
王琦
[5
]
龙宇
[6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3]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页岩气研究中心
[4]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5]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
[6]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