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99
作者
张惠良 [1 ,2 ]
张荣虎 [1 ]
杨海军 [3 ]
寿建峰 [1 ,2 ]
王俊鹏 [1 ]
刘春 [1 ]
陈戈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巴什基奇克组; 超深层; 裂缝; 溶蚀孔隙; 原生孔隙; 储集层表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为例,研究成岩压实和构造挤压双重作用下裂缝-孔隙型(裂缝-原生孔隙型和裂缝-溶蚀孔隙型两类)超深层储集层的表征和评价方法。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埋深超过6 000 m,属超深层储集层,针对性构建了集宏观微相-岩相识别、厘米—微米级裂缝描述、微米级孔隙刻画、纳米级喉道表征为一体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技术。研究认为有效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及微米级孔隙、纳米级孔喉组成,基质孔隙半径主要为2~100μm,基质喉道半径主要为10~500 nm,裂缝开启度主值区为100~300μm;有效储集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微相-岩相、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裂缝、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组成,发育于弱构造挤压带与水下分流河道叠合区。7 000 m以深有利储集层可成带连片分布,8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集层。图13参28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利用多尺度CT成像表征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 [J].
白斌 ;
朱如凯 ;
吴松涛 ;
杨文静 ;
Jeff Gelb ;
Allen Gu ;
张响响 ;
苏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3) :329-333
[2]   库车前陆盆地低孔裂缝性砂岩产能预测模型 [J].
杨锋 ;
朱春启 ;
王新海 ;
屈海州 ;
张福祥 ;
牛新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3) :341-345
[3]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模型与勘探领域 [J].
管树巍 ;
何登发 ;
雷永良 ;
陈竹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1) :66-78
[4]   塔里木盆地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 [J].
张水昌 ;
张斌 ;
杨海军 ;
朱光有 ;
苏劲 ;
王晓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6) :668-680
[5]   中国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庞雄奇 ;
周新源 ;
鄢盛华 ;
王招明 ;
杨海军 ;
姜福杰 ;
沈卫兵 ;
高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6) :649-656
[6]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J].
杜金虎 ;
王招明 ;
胡素云 ;
王清华 ;
谢会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385-393
[7]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J].
张水昌 ;
高志勇 ;
李建军 ;
张宝民 ;
顾乔元 ;
卢玉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285-294
[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J].
宋岩 ;
赵孟军 ;
方世虎 ;
谢会文 ;
柳少波 ;
卓勤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265-274
[9]   构造裂缝发育型砂岩储层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为例 [J].
张惠良 ;
张荣虎 ;
杨海军 ;
姚根顺 ;
马玉杰 .
岩石学报, 2012, 28 (03) :827-835
[10]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J].
邹才能 ;
杨智 ;
陶士振 ;
李伟 ;
吴松涛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高晓辉 ;
贾进华 ;
郭秋麟 ;
白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