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模型与勘探领域
被引:39
作者: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雷永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复杂构造解析;
运动学分类;
构造模型;
恢复应变;
中国中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传递和消减的方式,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划分为4类:①Ⅰ型前陆冲断带,断层位移沿滑脱面全部传递至盆地内部,根据冲断构造规模和结构,又可分为库车型、川西南型和酒泉型3个亚类;②Ⅱ型前陆冲断带,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代表,冲断带内既存在向盆地方向传递的位移,也存在向造山带方向消减的位移;③Ⅲ型前陆冲断带,以塔西南甫沙冲断带为代表,断层位移全部沿着深部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面向造山带方向消减;④复杂边界制约下的前陆冲断带,主要发育在柴西南和柴北缘,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的传递受柴达木盆地形态和周缘边界限制,以至没有形成稳定的前陆区和前陆盆地特有的楔形沉积结构。通过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和复杂构造建模,提出并论证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叠加构造楔形体、川西北寒武系倒转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被动陆缘层序、库车中段—东段的煤下构造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构造4个勘探新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3个潜在领域——来自构造模型的论证
[J].
管树巍
;
陈竹新
;
方世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37-44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方世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J].
邹才能
;
徐春春
;
汪泽成
;
胡素云
;
杨光
;
李军
;
杨雨
;
杨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41-65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春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胡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复杂构造建模的理论与技术架构
[J].
管树巍
;
何登发
.
石油学报,
2011, 32 (06)
:991-1000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4]
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及意义
[J].
赵政璋
;
杜金虎
;
邹才能
;
胡素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5)
:513-522

赵政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杜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5]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东段新构造变形特征——以川西为例
[J].
李本亮
;
雷永良
;
陈竹新
;
贾东
;
张朝军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36-644

李本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雷永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朝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
[J].
程晓敢
;
雷刚林
;
陈汉林
;
杜治利
;
廖林
;
罗俊成
;
师骏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83-89

程晓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大学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雷刚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大学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杜治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俊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师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7]
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
[J].
汪新
;
王招明
;
谢会文
;
李世琴
;
唐鹏程
;
尹宏伟
;
李勇
;
黄少英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2)
:1655-1668

汪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王招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谢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黄少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8]
再论库车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
[J].
管树巍
;
陈竹新
;
李本亮
;
张朝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31-536+551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李本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张朝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9]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
[J].
鲁人齐
;
何登发
;
John Suppe
;
管树巍
;
马晓鸣
;
王明健
;
桂宝玲
;
高金尉
.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93-105

鲁人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John Supp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立台湾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桂宝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高金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10]
基于地层力学结构的三维构造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J].
管树巍
;
Andreas Plesch
;
李本亮
;
陈竹新
;
何登发
.
地学前缘,
2010, 17 (04)
:140-150

管树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Andreas Plesc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Harvard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李本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